2015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这也是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点,5年来,江北新区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蝶变,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净增153亿元,人口净增80余万,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领跑全省全市,区域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南京正全力推进“四新”行动计划。如何发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费、壮大新产业、建设新都市,江北新区率先趟出一条发展之路。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新区将聚焦“四新”行动稳经济、促发展,确保全年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实际行动体现国家级新区使命担当。
提早布局 “两城一中心”打造现代产业新地标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是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而对信息产业发达的江北新区来说,大力推进“新基建”则是当仁不让的使命与担当。
事实上,在新基建的建设和运用上,江北新区已经先行一步。围绕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前布局,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罗群表示,江北新区将持续加大新基建、新产业的投资力度,确保全年固投突破850亿元,其中产业投资450亿元以上。目前,新区5G智能装备基地、龙华智谷等14个重点项目入选市“新基建”行动计划,总投资330亿元。与此同时,新区自身还排定“新基建”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超680亿元。
早在2017年5月,江北新区就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
在芯片之城打造上,2019年,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5.6亿元,同比增速达153.5%,其中芯片设计类企业近100家,芯片设计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在基因之城建设中,江北新区以南京国际健康城、南京生物医药谷等专业载体为重点,努力打造生命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区生命健康相关产业链从180余家企业增长到800多家。
与此同时,江北新区立足资管、基金、银行、保险四大领域,集聚各类金融企业500余家,成功引进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东方财富等200余家新金融机构,500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成功落户,引进华泰证券产业基金、高鹏资本、中金资本、盈科资本投资基金等300余支基金,认缴规模将近4000亿元,积极推动实现金融和产业之间的互相赋能,助力新区产业发展。
互联网方面,2018年初,江北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规模化5G试验网建设,5G试验网项目初期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50个基站,覆盖面积11平方公里,同时引入下一代物联网工程中心,采用IPV6技术,为未来网络提供更多地址。据介绍,南京江北新区已经在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无人机、多媒体业务等领域开展5G技术应用、测试及验证。
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雷尔伟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基地将于2020年上半年全部竣工,项目建成后主要开展复合材料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及产业化,助力新区轨道交通行业制造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地位。中欧轨道智能交通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产业研发的综合配套中心,服务周边企业,辐射长三角地区。
此外,新区重点企业南钢、扬子石化、巴斯夫等抓新品研发、抓市场开拓,实现“逆势增长”。罗群说道,江北新区正在探索的是一条可持续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如何把科技和产业高效地结合起来,走出一座新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国家级新区的探索,也是担当。
智慧管理 激发城市建设新活力
在产业框架明晰的背景下,江北新区城市建设活力迸发。
“新区将加快实施‘新消费’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桥北等新兴商圈场景、服务、能级全面升级,加快弘阳广场、1914街区等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力争成为全市‘夜经济’新地标。”罗群表示。
为确保新主城建设展现新貌,新区已排定全年城建项目116个,投资总额389亿元,为历年之最。罗群表示,今年将确保南京北站实质性开工、南京五桥建成通车,大厂山潘街、浦口火车站等片区城市更新快速推进,同时以“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大医教、养老资源引进力度,切实提升新区综合服务功能。此外,充分挖掘文化休闲和消费空间,加快推进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江北国际文化创意街区等建设,确保新区市民中心投入使用,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基本建成。
在《南京江北新区智慧城市2025规划》中,新区将着力推动城市发展向智能化高级形态迈进,力争到2025年率先建设“全国数字孪生第一城”。同期出台的还有《南京江北新区高校创新集聚带规划》,精准设计环高校创新圈,利用区内高校的创新资源,培育创新部落。
根据规划,未来在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地下将有一个深七层的“巨无霸”地下城。巨大的地下空间将地下商业、综合管廊、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等功能实现互通与整合。
围绕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有机融合,新区系统推进建设“智慧之城”。瞄准打造“全国最好的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最智慧的城市样板”目标,围绕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新区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支撑,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达50个,其中包括政务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政务云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外网”,推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智慧工地”、“防汛预警监测系统”、“渣土车智慧管理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我的江北APP”、智慧医疗、智慧教育项目等,共同推动新区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记者 张龙飞)
标签: 新地标
清远深入打造文化强市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岁末年初,文艺盛宴频频上演。日前,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揭幕,338件(套)非遗展品亮相;市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展,60件(套)民间工艺
江门海关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 固化提质增效机制19项
近日,笔者从江门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
“侨都根源”家谱族谱系统已在江门市档案馆新馆正式上线
继2021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后,江门市档案馆新馆预计将于春节前完成搬迁移交工作。这不仅为江门市档案馆新馆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也为项目后
惠州将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过去5年,惠州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从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39家增至1862家,新增市场主体36 4万户,新增百亿级
广州“十四五”时期医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时期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规划》
佛山地铁二号线活跃着的岭南文脉 地铁经济文商旅融合未来可期
近日上午,位于石湾镇街道黎冲村的绿瓦亭,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绿色琉璃瓦,苍翠厚重。这个闲置多年的古建筑,变身成为融合佛山商贸文化、慈善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开建 37天“拿地即开工”跑出“三水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再...
英德市组织开展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共27场
日前,第二届英州人才节系列活动之...
英德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进入全面试车阶段
近日,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有...
英德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21日上午,英德市召开2021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