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完成全民核酸检测,放下心的人们更快地走向了街头。作为城市烟火气的重要表征,武汉餐饮业正在加速恢复。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大街小巷观察、采访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恢复中的武汉餐饮业出现新格局,中小餐饮复业情况好过不少品牌大餐饮。
回来了,武汉宵夜
夜幕降临,临街店铺的灯箱亮了。
6月6日凌晨1时,江岸区吉庆民俗街。元记美食、园园汉味小吃、亮亮清水蒸虾、金满九楼等多家门店,不时有宵夜客人进店。位于吉庆街和交易街十字路口的10多家餐饮门店,已全部恢复夜宵生意,大多数门店营业至凌晨2时。
明明老字号店外,摆了15张餐桌,上座率超过六成。老板张英说,4月底恢复营业后主要做夜宵生意。“五一”后,客流量逐渐回升,打烊时间从凌晨5时延长至早上8时。“每天进店人数100至120人,日均营业额6000元左右,暂时能维持收支平衡。”
在江汉区雪松路美食一条街,蓉香美味馆老板包德宏也说,出来逛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告诉记者,4月份刚恢复营业时,每天进店不足100人,现在每天会接待200人次,营业额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基本维持收支平衡。随着客人增多,包德宏将打烊时间延长至夜晚12时,“晚上来吃饭的人多了,就开始做宵夜了。”
每年4月开始,吃虾子成为很多武汉人的一种快乐选择。
肥肥虾庄区域经理陈高生说,全民核酸检测后,堂食客人明显增多,目前已达到以前的六成,“南湖店室内有37桌,外场有35桌,用餐高峰期会翻台。”
除了堂食客流增加,客人的消费心态也在悄然变化。
“和以前人声鼎沸不同,现在客人要安静很多。”包德宏说,很多顾客吃饭的时长,也由原来的2个至3个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吉庆街的张英还注意到,刚恢复营业时就餐群体以90后为主,现在40岁以上的客人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从火锅、烧烤,到中餐厅,再到海鲜餐厅,各种餐饮业态都在恢复中。”武汉市餐饮协会会长刘国梁介绍,截至6月4日,武汉市内5万余家餐厅中,28.6%的餐厅恢复堂食,68.5%的餐厅上线外卖,有部分街道和美食街区堂食率恢复至80%,平均上座率接近50%。
中小餐饮“回血”快
记者采访中发现,与大型连锁餐厅相比,体量趋小的餐厅似乎“回血”速度更快。
连日来,记者在三镇探访10家大小餐馆,其中5家基本实现收支平衡,4家仍在亏损,1家未营业。其中,还没“搞平”、没开业的,都是大中型餐饮门店。
6月5日晚上9时,武昌区中南二路的凤爪王烧烤店门前,15张餐桌坐了7桌。烧烤店老板说,4月8日恢复营业,客人增加,新招了4名员工,现在店内共有15名员工。
店老板说,本来做好了先亏3个月的准备,没想到现在每天进账9000元,已实现收支平衡。
高燕在江岸区蔡锷路开了两家餐饮门店,一家是专营中式炒菜的“刘师傅”,一家是主营烧烤、海鲜、日料、酒水的“半夜食堂”,两家门店相距不到100米。
高燕介绍,不到30平方米的“半夜食堂”5月10日恢复营业。复业首日,只来了一位客人。通过朋友圈宣传,熟客陆续回流,目前3名员工全部返岗,客流已恢复到疫前水平。
“‘刘师傅’上下两层,一共120平方米,现在日均营业额三四千元,客流恢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高燕透露,为节省成本,员工只到岗了三分之一,菜品减少了一半,除掉房租和人工成本,收支基本平衡。
艳阳天宝丰路餐厅,是武汉首批恢复营业的大型餐饮门店。“客流恢复到去年同期的近五成,还没有实现收支平衡。”艳阳天行政总监苏艳介绍,酒店接近一半的场地是用于各种商务宴请、婚礼聚会,现在接待的全是散客。
由于大型商务、婚宴等活动没有恢复,武汉亢龙太子酒轩3家门店仍处于暂停营业状态。东湖路亢龙太子酒轩出品总监杜军说,他们密切关注着武汉餐饮的动向。目前门店内部正在进行改造装修,培训员工,为开门营业做准备。
刘国梁介绍,和大中型餐饮门店相比,小餐饮门店房租、员工工资等压力要小很多,而且供应链相对单纯,每天的原材料损耗小,“船小好调头”,恢复会更容易、快速。“此外,恢复快慢还取决于餐厅定位的目标客户,比如具有社交属性的火锅、小吃、奶茶等业态普遍恢复得好一些,以宴席、会议或活动供餐为主的连锁酒店,恢复速度较慢。”
门店引流“软硬兼施”
为了持续提升到店堂食率,武汉大小餐饮店动作频频、各显神通。
艳阳天总监苏艳介绍,虽然到店客人减少,但是新菜的开发并没有停止。比如武昌鱼等非遗楚菜,新增好几种吃法。虽然天气渐热,但严格控制凉菜比例,持续在烧菜、锅仔菜上“用功”。
明明老字号老板张英一直在琢磨菜谱,“店里以年轻人为主,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一直留住他们。”
除了菜品,不少餐饮门店还在硬件设施上做起文章。
老木头楼梯、复古桌椅、大红灯笼……蔡锷路“刘师傅”店内干净整洁。5月初,老板高燕花了近4万元将店面翻新。
“5月17日恢复营业。关了3个多月,店内满是灰尘,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高燕说,墙面重新粉刷,地板也换新,还调整了店内陈设,这都是为了让老顾客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除了室内装修,不少餐饮门店将目光瞄准室外。
“正在开设更多的外场。”肥肥虾庄区域经理陈高生说,从“五一”开始,南湖店外场就开始翻台,不少食客觉得室外才有宵夜的氛围,目前汉阳、曙光新城、平安路等具备条件的门店,都将餐桌摆在门外。
艳阳天宝丰路餐厅复业时,根据客人“通风”的心理需求,将停车场改造成花园餐厅,深受欢迎。苏艳介绍,天气热了,花园餐厅新添了12台大功率的冷风机用于降温。
还有不少餐馆门店更注重与客人的黏度。位于武昌区东湖路上的拙味厨房,给老客户群发短信,在朋友圈分享就餐环境、菜品。武昌区翠柳街上的三袁故里,老板每到中餐时间,会给周边单位打电话推销盒饭。
打折优惠最能俘获消费者的心,餐饮门店对此非常上心。
“我们推出充值1000元送500元折扣消费活动,还针对各大节日推出不同样式的套餐。”虾皇汉街店老板杨智钧介绍,6月1日推出的儿童节套餐就吸引了30多位带着小朋友的家长进店,接下来还会推出端午节套餐。
“以前我们以堂食为主,堂食和外卖是同一个菜单,现在我们推出外卖专有的菜单,比如18元一份的特惠商务餐,低于堂食菜单中任何一款主菜的价格。”半秋山西餐厅相关负责人徐女士介绍,他们正尽量多渠道争取客源。
(记者 艾红霞 左晨)
标签:
清远深入打造文化强市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岁末年初,文艺盛宴频频上演。日前,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揭幕,338件(套)非遗展品亮相;市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展,60件(套)民间工艺
江门海关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 固化提质增效机制19项
近日,笔者从江门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
“侨都根源”家谱族谱系统已在江门市档案馆新馆正式上线
继2021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后,江门市档案馆新馆预计将于春节前完成搬迁移交工作。这不仅为江门市档案馆新馆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也为项目后
惠州将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过去5年,惠州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从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39家增至1862家,新增市场主体36 4万户,新增百亿级
广州“十四五”时期医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时期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规划》
佛山地铁二号线活跃着的岭南文脉 地铁经济文商旅融合未来可期
近日上午,位于石湾镇街道黎冲村的绿瓦亭,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绿色琉璃瓦,苍翠厚重。这个闲置多年的古建筑,变身成为融合佛山商贸文化、慈善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开建 37天“拿地即开工”跑出“三水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再...
英德市组织开展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共27场
日前,第二届英州人才节系列活动之...
英德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进入全面试车阶段
近日,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有...
英德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21日上午,英德市召开2021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