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正从“消费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变
这些年轻人开始赛着比“抠”?
疫情冲击,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不确定性,也让豆瓣上“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女性联合会”等小组迅速壮大“出圈”,网络上年轻人纷纷加入各种“抠组”。在网络世界,他们不讳言“抠”或“穷”,反而以“更抠”为豪。
一时间,一些“月光族”开始尝试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学会节俭。他们在组里分享“0.9元解决一顿午饭”“自己剪头发”“自行车通勤”等省钱体验;发布“想喝奶茶求骂醒”“关闭花呗的第五个月”“0消费第一天,立帖为证”等各类求监督的帖子。
以抠会友,交流抠门技巧。分享者津津乐道,浏览者兴趣盎然。例如,在抠门男性小组举办的“首届抠王大赛之衣不如旧”活动中,就有近400名网友踊跃参赛,获得600多万的浏览量。有人晒出自己6岁时表演节目买的裙裤,现在他26岁,裙裤变成了短裤;还有人晒出奶奶辈传下来的外套。
这些年轻人比“抠”行为的背后,带有一些戏谑成分,却也蕴藏着物尽其用、拒绝过度消费的时代心理之变。
消费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贾小雨的消费观念。
疫情期间,贾小雨失业在家,靠着先前的存款生活,第一次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这名95后开始反思自己此前的消费观念——买了1000元的衬衣,就需要买1000元的裤子和1000元的鞋子去搭配,再买个2000元的包,才能显得这一身不是假货。
“但实际上,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贾小雨决定成为一个“抠门”的人。
发生转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她发现了父母的衰老,希望给父母攒下一笔养老钱。另一方面在于疫情带来的危机感,她希望自己以后无论何时都不被钱难住,能稳定有保障地生活。
和贾小雨有着相同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央行4月28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0%,比上季度下降6.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0%,比上季度上升7.3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戈艳霞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的年轻人连续几个月零收入,不仅当前的生活品质下降,而且对未来的预期也相对降低。
记者观察到,“抠组”火起来除了因为一些带有调侃戏谑性质的帖子,很多组员分享的内容不乏经济实用的省钱妙招。
95后女孩刘瑜(化名)所获颇丰。她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在广州的食品行业工作,薪资水平一般。最近,她瞄准超市打折时间和清仓区、使用返利购物软件、每天签到领积分等。她本人还在“抠组”更新着一个记账帖,事无巨细地记录每天花销。“比如我有段时间会经常买饮料喝,记账让我发现在这方面花钱太多,等再想喝的时候,就会去控制自己。”她说。
曾经,和大多90后、95后一样,刘瑜也是个“有多少就花多少”的人,一次去医院的经历彻底让她意识到攒钱的必要性。几个月前,她发烧去医院做检查,花了几百元,在等结果时,旁边有个病人正在办理住院,需要交1000元押金。“当时我心想,幸好我还有1000元余钱,幸好我没有花掉”。
随后的日子里,刘瑜有意控制自己的花费。“便宜不是我们购物的原则,需要才是。”她逐渐总结出自己奉行的消费观,也勘破了消费主义盛行背后的逻辑——很多商家以某些噱头来吸引人,“一生一定要拥有”“必备”这些词语抓住了大家的眼球,造成“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的错觉。
“抠友”们总结出五花八门的省钱妙招:“购物要和公司采购一样,做成本分析和竞品对比。我曾看到酒店在卖一款特别好吃的月饼,就直接跳过酒店找到代工厂的淘宝店购买了”;“靠想象就能‘拔草’,比如告诉自己奶茶、零食又浪费钱还会发胖,就压住了消费欲望”;“我上淘宝从来不看衣服鞋子,而是看拍卖不动产频道,有的不动产只要20多万元还能贷款,能激励自己不要买其他贬值品”。
戈艳霞分析,购买一件商品承载着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些年轻人消费观念正从“消费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变,即他们在消费行为中的精神需求变弱了。“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依靠消费来获取,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年轻人消费观念回归理性;当然,这种转变也将导致对奢侈品等需求减弱,可能给消费市场供给侧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
在“抠门”中收获乐趣
当节俭成为一种习惯,年轻人希望在“抠门”的行为方式中,找到更多乐趣。
出生于1988年的宋鹏(化名)清楚记得自己在“抠门男性联合会”第一次发帖的原因,“一双拖鞋,鞋面断裂了,用别针勾起来继续穿”。一瞬间,作为北漂的心酸油然而生,他决定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让节约行为有意思、不磕碜。
用闲置物品做手工,是宋鹏的省钱妙计。这个来自陕西铜川一个普通煤矿工人家庭的男生,几年前只身来到北京。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让他有些喘不过气。反而是回到租住的房子,看着自己亲手制做的简单家具、生活用品、玩具手办,让他变得放松自在。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手工制品全是就地取材,将网购快递盒、一次性筷子利用起来,制作过程也让人大开脑洞。“一个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制作的变形金刚,我设计了每一处零件,收获了很多乐趣,价值已然无法估量。”
在身边朋友的眼中,“百万张”公众号的运营者张百万(化名)同样是个“省钱”达人,他曾用700元价格住过标价6000元的酒店;买了2万元的商务舱,却额外得到两张机票,算下来比经济舱还要划算……这一切就像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介绍中写的那样——“高品质生活≠高花费”。
事实上,追求更高的“费效比”,是这名出生于1989年的北京小伙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他看来,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应该通过降低自己的预期去省钱,而是应该在自己能承受的花销范围内,尽可能达到或超出自己的心理预期。这样的想法,可以激发出年轻人的动力,但每一次的目标都应该脚踏实地。
张百万坦言,自己家境普通,2011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国企,当时每月只有3000元工资,想吃好一点都有些困难。于是他定下第一个小目标,“吃得比以前好”。这个目标达成后,他又定下“买得起正版游戏”的小目标……就是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同时,他找到真正带给自己安全感的奥秘——知识的体量。
这样的“省钱”观念,得到部分年轻人的认可,也成为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的张百万,在业余时间继续运营公众号的动力。现在,一有时间,他就会去更新关于酒店、航空、信用卡的“玩法”,并在越来越多的钻研中,学到自己未曾掌握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人脉、获得更多的机会与乐趣。
勤俭节约换取选择权力
“就像‘抠组’的精神偶像——亚裔演员刘玉玲说的那样,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存款,当有意外发生,或者有人强迫你、辞退你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地回应‘去你的吧’。”一位组员表示,很多年轻人希望用攒钱的方式,赋予自己更多选择的权力。
27岁的郑州女孩原洁是“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成员。今年4月,她和母亲一起选购了一套住宅,首付45万元,其中30万元是她毕业4年来的全部积蓄。
此前,母女俩还因为房屋大小有过不同意见,但当原洁掏出全部存款时,母亲决定尊重女儿的意见。那一刻,原洁感受到了“经济独立”所带来的乐趣。
于是,在有40多万成员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中,她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结婚以前再存20万元当嫁妆。
但原洁同时意识到,攒钱并不适用于所有年轻人,“比如那种有闯劲、能将金钱当做一种成本开拓型的人。但像我这样平凡的人,应该学会与自己妥协,早早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增强未来应对风险的能力,获得掌控自己人生的安全感。”
不再被超出预期的消费所裹挟后,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也似乎更加符合自己的本心。
90后上海女孩柴盼倩(化名)有稳定工作,从小受父母影响培养了节约的生活习惯,“存钱少会不踏实”。她认为勤奋工作、简朴生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觉得控制欲望的人能办大事。她看过一个香港的综艺节目,说的是一个男生很抠门,但硬是攒钱买了小公寓,相亲的“身价”就此上了一个台阶,找到了满意的对象,还可以自由布置房子,不用再为房东打工,改变了人生的面貌。
开源节流,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年职工宋佳龙认可的生活方式。农村家庭出身,宋佳龙深知挣钱的不易。大学期间,他就通过干兼职、摆地摊、拍摄毕业季照片来赚取生活费。工作后,他同样希望通过账户数字的增长带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
“攒钱意味着对未来更有规划。”这名90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上下班骑单车,衣服勤洗不常买。业余时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为一些杂志供稿或者拍摄婚礼。几年下来,他买了房子、有了存款,在城市扎根。与此同时,他变得更加自律,做工作更有计划、更高效,工作之余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的摄影爱好。
“我们都正经历着一场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变,不确定性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特征,包括人们未来的收入和消费。”戈艳霞说,类似“抠组”成员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群体互助行为,在不确定性的冲击影响下,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接受和适应不确定性,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她认为从长远来看,青年也应该尽量避免盲目跟风、透支消费的情况,在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把钱多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比如参加教育培训等。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85后青年教师柴民权主要研究消费行为。他认为,从社会心理机制角度分析,年轻人有追求新奇、跟风的心理,有些人觉得类似“抠组”成员的行为很有意思或者有点搞笑,所以愿意参与,随大流、赶时髦,“但这并不是一个很长期的或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在柴民权看来,“报复性存钱”和过去的“精致穷”一样,源于媒体、社会公众、学术研究等过多强化了年轻一代行为表现的新奇性或者异质性,不能代表年轻人真的越来越“抠门”,他们更理智的消费行为是在人生历程中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后,自然而然产生的转变。
“我们不要去过度地渲染或者拔高这种现象,以免社会舆论反过来影响到年轻人正常的消费观。”柴民权认为,年轻人的金钱观、消费观背后是广大的社会价值观体系,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引领培植。
(记者 魏其濛 王豪)
标签:
清远深入打造文化强市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岁末年初,文艺盛宴频频上演。日前,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揭幕,338件(套)非遗展品亮相;市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展,60件(套)民间工艺
江门海关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 固化提质增效机制19项
近日,笔者从江门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
“侨都根源”家谱族谱系统已在江门市档案馆新馆正式上线
继2021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后,江门市档案馆新馆预计将于春节前完成搬迁移交工作。这不仅为江门市档案馆新馆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也为项目后
惠州将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过去5年,惠州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从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39家增至1862家,新增市场主体36 4万户,新增百亿级
广州“十四五”时期医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时期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规划》
佛山地铁二号线活跃着的岭南文脉 地铁经济文商旅融合未来可期
近日上午,位于石湾镇街道黎冲村的绿瓦亭,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绿色琉璃瓦,苍翠厚重。这个闲置多年的古建筑,变身成为融合佛山商贸文化、慈善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开建 37天“拿地即开工”跑出“三水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再...
英德市组织开展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共27场
日前,第二届英州人才节系列活动之...
英德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进入全面试车阶段
近日,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有...
英德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21日上午,英德市召开2021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