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就业高峰期,874万高校毕业生迎来了疫情影响下的最特别就业季。近日,从中央到地方,更大力度保企业保就业政策密集出炉,各类云招聘会紧锣密鼓推进。与此同时,多地频频发放鼓励灵活就业礼包,不少企业也在招兵买马,释放大量新基建、新产业等人才需求。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加快复苏,新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就业市场加速回暖可期。
特别就业季迎“加强版”政策
7月4日,北京出台“京8条”专项政策,在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比例、开发基层岗位、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打出促高校毕业生就业“组合拳”。这成为当前保就业加码发力的一个缩影。
按照惯例,高校毕业生7月将迎来就业签约高峰。不过,受疫情冲击等影响,史上最大规模的874万毕业生将迎战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加强版”政策蓄势以待。
保就业首先要稳企业。“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并传导至就业市场,给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带来新的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地方也频频出炉一揽子针对性举措。比如,上海出台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18条新举措,将设首期12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天津持续推进“稳就业32条”,全市各类企业100%享受“免减缓”政策。
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中央组织部、人社部、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日发文,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地方上,江西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等举措,在前期已明确落实岗位数量的基础上,再提供4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在促招聘、优服务方面,记者了解到,继人社部发起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后,系列专项招聘将陆续推出。其中,即将开启的2020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预计将有11000家企业推出岗位60万个。
“加大力度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着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城市困难群众等群体就业增收和渡过难关,成为当前保就业重点。随着政策加码发力,有望更快缓解就业压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新经济激发扩就业新潜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步入复苏通道,招聘需求量稳步提升。其中,平台经济催生的网络直播、网络带货、云客服等新消费领域招聘尤为火爆。
以网络直播为例,拉勾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电商行业人才报告》显示,相比于2019年,2020年上半年电商行业对“直播运营”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增幅达47%。
不少城市也在加速培养和引进电商直播人才方面,推出系列扶持措施。其中,杭州市余杭区发布的“直播电商政策”明确,有行业引领力、影响力的直播电商人才可通过联席认定,按最高B类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相关政策。
“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在线新经济异军突起,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网红带货等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成为当前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在承接传统行业劳动力分流的同时,还在为吸纳更多群体进入新就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隆云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促进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正成为当前保就业“标配”举措。中央部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少地方频频发放灵活就业补贴礼包。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人社局局长徐熙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今年9月起,凡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都可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年度补贴额度11160元。“为大家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就是要解除后顾之忧,让大家放心地灵活就业,大胆地创业发展。”徐熙说。
“围绕鼓励各种形式的新业态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这有望刺激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更多新增岗位。”刘向东说。
“新业态成为就业领域重要的增长点,各类新就业形态大幅增加。建议针对新就业形态特点,深入推进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就业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政策弹性和保障灵活性,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障质量。”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小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隆云滔也指出,为进一步释放在线经济就业潜能、激发新经济就业空间,亟须完善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制度规范体系,整合新就业形态管理和服务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新业态从业者权益。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仍可期
除新消费领域外,在就业市场需求侧,不少企业还招兵买马,释放大量新基建产业岗位。
比如,阿里云今年将再招5000人,大规模引进顶级科技人才,重点吸引服务器、网络、芯片、数据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此外,百度表示,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未来5年,预计培养AI人才500万。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该报告还指出,随着新基建为各行业提供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企业投资到位和战略布局落地,大量工作机会将释放,且除了新基建相关职位需求外,还涉及不少融合产业企业,“新基建+”模式将诞生大量交叉职业。
业内指出,虽然今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定就业的基础条件也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加快复苏,新经济活力不断迸发,在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的同时,更高质量就业仍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7月6日,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在内的9个新职业。新职业的加速涌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拉动高质量就业的一大佐证。
在刘向东看来,下一步,在保就业基础上实现就业质量提升,还要发挥职业教育培训的蓄水池和转换器作用,在衔接供需平衡方面发挥桥梁平台作用,同时鼓励各市场主体创造更优质的就业岗位。
标签:
清远深入打造文化强市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岁末年初,文艺盛宴频频上演。日前,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揭幕,338件(套)非遗展品亮相;市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展,60件(套)民间工艺
江门海关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 固化提质增效机制19项
近日,笔者从江门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
“侨都根源”家谱族谱系统已在江门市档案馆新馆正式上线
继2021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后,江门市档案馆新馆预计将于春节前完成搬迁移交工作。这不仅为江门市档案馆新馆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也为项目后
惠州将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过去5年,惠州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从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39家增至1862家,新增市场主体36 4万户,新增百亿级
广州“十四五”时期医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时期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规划》
佛山地铁二号线活跃着的岭南文脉 地铁经济文商旅融合未来可期
近日上午,位于石湾镇街道黎冲村的绿瓦亭,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绿色琉璃瓦,苍翠厚重。这个闲置多年的古建筑,变身成为融合佛山商贸文化、慈善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开建 37天“拿地即开工”跑出“三水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再...
英德市组织开展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共27场
日前,第二届英州人才节系列活动之...
英德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进入全面试车阶段
近日,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有...
英德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21日上午,英德市召开2021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