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关键在人才。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不断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以人才发展引领创新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株洲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14万余人,从“人才洼地”走向“人才高地”。一支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正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汇聚,书写了新区人才齐聚、活力无限的精彩篇章。
极具产业特色的引才体系
让高端人才与优势产业实现“同频共振”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轨道交通装备和元件趋于高速和自动化,随之引起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减振降噪上取得突破,成了全球轨道交通企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株洲高新区的“杰出英才”程海涛和李伏君,就是在轨道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中作出显著贡献的“高精尖”人才。
程海涛是时代新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其主持的项目“复兴号高铁用长寿命、轻量化、高阻尼材料研究及其工程化推广”成功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该技术应用的相关产品已大量应用于复兴号动车组,并出口多个国家,累计实现直接销售额超25亿元。
千金药业集团副总裁李伏君与团队共同研发的“特色功能高值化产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推动了传统特色植物产品跨界升级和创新发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19亿元。
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从来都是稀缺的。
在“中国动力谷人オ计划”中,株洲高新区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两大支撑产业和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应急安全、包装、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数字经济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オ引进和培育,加速推进顶尖人才聚集计划;出台了“聚焦高精尖技术,引进一批在国家重点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中取得尖端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卡脖子’核心技术人オ(团队)或国内外一流科技企业管理人才(团队),进一步集聚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层次人オ(团队),5年内最高分别给予人オ(团队)100万元(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补贴”等政策,实现高端人才集聚与优势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人才带动人才,人才引进人才,人才激励人才……计划的实施,引发了人才集聚新区的“磁场效应”。
“干事创业的都是英雄,敢于创新的都是‘千里马’。”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在首届株洲•中国动力谷人才主题节上表示,诚挚邀请诸位英雄和“千里马”汇聚株洲、扎根新区,我们一定会矢志不渝营造最佳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
目前,株洲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14万余人,已从“人才洼地”走向“人才高地”,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省级创新平台154个、市级创新平台98个,为新区人才培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支撑。
创新的育才机制,提升人才赋能企业
“研发已完成50%左右,有望提前量产!”在株洲·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湖南天桥嘉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邱永峰兴奋地说,邱永峰是新区引进的一名博士,他研发的全自动、多功能天车,将填补业内空白。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提升人才自身“造血”能力,完善育才机制,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
株洲高新区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广泛构筑人才舞台,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整合已有的动力谷企业成长学院、与中车研究院共建的中欧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平台、中德智能制造莱茵科斯特智能制造双跨培训中心等平台,以及新建的人力资源产业园,为广大人才提供更贴需求的学习和实践服务,为广大动力专家学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同时,株洲高新区加大人才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高端人才培育奖励,给予最高2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创新的育才机制,让新区群英荟萃,催生了一批顶尖科技创新成果。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打破海外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68.8米的141型聚氨酯风电叶片下线,成为全球最长聚氨酯风电叶片;全球首台“无人驾驶”客车在新区诞生……
暖心的留才生态 打造成人才聚集的高地
人才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他们想追求的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建立良好的引才留才机制很关键,如何去用好人才在当今这个“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不断整合资源引人才、发展产业用人才、创优环境留人才。特别是敢于为人才工作投入,年度人才奖补资金从2017年的860余万元成数倍增长,至2020年达到4500余万元。
同时,株洲高新区主动回应广大人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历时3年,引入长沙一中、湖师大附中、雅礼中学3所长沙名校,加上本土的株洲二中,使株洲高新区成为湖南省除长沙外,中小学名校资源最集中的县市区。
今年,株洲高新区将用好“引人才”的政策、不断厚植“育人才”的沃土、持续优化“留人才”的环境、全力搭好“用人才”的舞台。
株洲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天元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强说,打造区域最优的人才政策环境,才能吸引一批专业的成熟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产能型人才,才能把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放眼未来新征程,新区需更多人才聚集。株洲高新区将借助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广泛构筑人才舞台,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打造成人才聚集的高地,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图片来源:株洲高新区)
清远深入打造文化强市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岁末年初,文艺盛宴频频上演。日前,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揭幕,338件(套)非遗展品亮相;市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展,60件(套)民间工艺
江门海关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 固化提质增效机制19项
近日,笔者从江门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
“侨都根源”家谱族谱系统已在江门市档案馆新馆正式上线
继2021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后,江门市档案馆新馆预计将于春节前完成搬迁移交工作。这不仅为江门市档案馆新馆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也为项目后
惠州将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过去5年,惠州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从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39家增至1862家,新增市场主体36 4万户,新增百亿级
广州“十四五”时期医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时期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规划》
佛山地铁二号线活跃着的岭南文脉 地铁经济文商旅融合未来可期
近日上午,位于石湾镇街道黎冲村的绿瓦亭,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绿色琉璃瓦,苍翠厚重。这个闲置多年的古建筑,变身成为融合佛山商贸文化、慈善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开建 37天“拿地即开工”跑出“三水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再...
英德市组织开展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共27场
日前,第二届英州人才节系列活动之...
英德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进入全面试车阶段
近日,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有...
英德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21日上午,英德市召开2021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