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关于通胀的讨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又是由财政部长耶伦引发的舆论争议。根据耶伦的说法,“加息实际上对美国是有利的”。无论她是提前给市场打预防针,还是为了安抚对通胀的担忧,必须承认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确走到了十字路口,继续天量宽松是不可能的,转向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再提加息
耶伦再次谈及了加息问题。当地时间6月6日,耶伦在伦敦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4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对美国将是积极的,而让通胀率和利率回归正常将是好事。
“如果我们最终的利率水平略微升高,这实际上对(美国)社会和美联储而言都是有利的。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与过低的通胀和利率作斗争,我们希望回到正常的利率环境。如果这有助于缓解一些情况,那么就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耶伦称。
作为前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对于货币政策的判断分量不小。这不是耶伦近期首次谈及加息了。
在5月4日接受采访时,耶伦就曾暗示美联储可能需要加息以防止经济过热,“尽管相对于经济规模而言,额外支出相对较小,但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加息,以确保美国经济不会过热”。
彼时,耶伦此番言论一出,随即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大幅动荡,美股跳水、美元大幅攀升。当天晚些时候,耶伦不得不再次通过媒体进行澄清,称自己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她并不是在“预测或推荐”近期加息,因为该决定取决于美联储。
若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加息似乎并不在当前的讨论行列。自去年几次大幅降息之后,目前基准利率并未有波动。在4月的议息会上,美联储继续维持接近零的基准利率目标不变。
至于未来,美联储3月发布的联储基准利率预测点状图显示,2021年全年,美联储不会加息,2022年也只有少部分人预测会加息,美联储基准利率可能要到2023年才会上升。
虽然美联储没松口,但外界并未停止对加息的讨论。5月底,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戈尔·曼詹姆斯曾预期,美联储将于今年底着手缩减量宽计划,美联储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加息,而不是市场目前预期的2023年。
他给出的理由是,无论如何美联储将因经济数据受到驱动,虽然美联储仍维持谨慎,并认为不会存在长期通胀压力,但是通胀正出现上升迹象。
上涨只是暂时?
的确,在关于货币政策转向的讨论背后,是愈演愈烈的关于通胀议题的争论。
最近的数据显示,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4.2%,这一数据刷新了2008年9月以来的高点,预期3.6%,前值2.6%;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3%,预期2.3%,前值1.6%。
同样亮起红灯的还有PPI。数据显示,4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2%,为统计局自2010年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大增幅;环比涨幅为0.6%。
虽然经济复苏是好事,但在政府持续的财政刺激下,通胀走高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
“从数据来看,目前美国需要考虑应对通胀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但问题在于,这个通胀是否是可持续的。
刘向东分析称,目前看来,美国疫苗接种持续推进,需求恢复比较强劲,从而带动了商品价格的上涨,但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不少人都认为,这种上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通胀的压力只是暂时的。
的确,一直以来,耶伦都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由疫情造成的短暂异常现象(如供应链瓶颈和经济重开后支出激增)推动的,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通胀问题,而且美联储有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批评者则认为,数万亿美元的政府援助可能会导致价格持续飙升。
批评之声在意料之中,毕竟,拜登“印钞机”的名号不是白叫的。5月28日,美国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公布了2022财年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案,总额高达6万亿美元,特点是高预算、高赤字和高税收。
在这份预算公布后,质疑不绝于耳。《商业内幕》在评论文章中援引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经济问题专家西格尔的说法称,在未来的2-3年内,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会突破20个百分点,重现20世纪70年代恶性通胀的噩梦。
对于外界的指责,耶伦再次回应,称拜登的一揽子计划每年将增加约4000亿美元的支出,她认为这不足以导致通胀过度,救济计划导致的价格“飙升”将在明年消退。
刘向东进一步指出,要判断导致价格上涨的因素是短期还是长期的,一方面要看有没有足够的供应对冲,如果供应能及时跟上,通胀也会逐步回落;另一方面要看需求会不会持续下去。
美联储制定政策更关心就业率这个指标,而相较于直接消费需求的增长,服务业的恢复没有那么快,同时在疫情冲击下,结构性失业或者摩擦性失业的情况较多,这就意味着重返就业市场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就要保证政策的宽松。
准备缩表?
虽然加息看起来似乎遥遥无期,但从4月会议纪要和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来看,缩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去年,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猛烈冲击,美联储开始了一系列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除了紧急降息至零,美联储启动总额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其中包括5000亿美元的国债和2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之后又宣布取消量化宽松限额,按照“实际需要”购买资产,开启了事实上的无限量化宽松操作。
在接二连三的操作之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20年3月11日的4.3万亿美元,猛增至2021年5月19日的7.92万亿美元。若按照每月购债规模1200亿美元的速度,十个月内就可能达到资产规模上限,这意味着,美联储缩表可能会在2021年底前后实施。
6月15日-1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目前正在为有关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讨论做准备。
不过,FOMC也提到,一切依然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表现。用克里夫兰联储主席Loretta Mester的话说:“我希望在开始缩表之前看到经济取得更多进展。”美联储的决议声明曾多次重申,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2%通胀目标之前,美联储不会开始放慢购买速度。
美联储的小心翼翼也在情理之中。上一次缩表是在2013年,彼时,美联储为充分了解经济数据,同时也是降低缩表带来的恐慌,花了几个月提前放出风声。即便给足了市场消化的时间,正式宣布缩表时依然引发债券市场的大跌。
“如果等到供给恢复,就业达到目标,经济恢复常态,美联储的政策可能才会转向。”刘向东表示,若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会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较大的影响。
眼下,纽约联储的一项调查显示,市场对美联储缩表的预计时间是在今年晚些时候或2022年初。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全球负责人Bob Michele称,有关缩表的讨论可能会在8月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开始。(作者: 陶凤 汤艺甜)
云南省去年新增减税降费153亿元 助力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从全省税务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税务部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抓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3亿元,
富宁县归朝镇因地制宜 把发展山豆根产业作为增收致富路
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归朝镇龙秋村的山豆根种植基地,只见一株株绿油油的山豆根长势喜人,群众在基地里忙碌着,大山里呈现出一派欣
永昌高速开建 弥昌、昌链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近日,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昌宁段)开工建设,弥昌、昌链项目同时启动。永昌(永平-昌宁)、弥昌(弥渡-昌宁)和昌链(昌宁-链子桥)3条高速公路,
设计时速100公里 玉溪至楚雄高速公路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近日,玉(溪)楚(雄)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楚雄枢纽小郭邑特大桥顺利完成90度转体,华丽转身成功上跨广(通)大(理)铁路,创下同类桥...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发布 12家滇企入选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共同主办的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发布
广东聚焦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 实现“林长治”
为进一步做好推行林长制的各项工作,近日,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七项配套制度》(下称《配套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粤:不相连住宅面积未超标将不视为“一户多宅”
不得以取得公安机关单独立户作为申...
广东省将推动各地建立分性别统计制度
1月12日,广东省全省统计工作暨强...
2021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绩单”:研发投入强度达国际先进水平
1月12日上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
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12月26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