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工作室、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瓯乐演奏乐队、随处可见的瓷器铺,甚至连城市LOGO上,也有一只秘色瓷代表作“八棱净瓶”……在浙江慈溪,越窑青瓷的元素几乎随处可见。很难想象就在二十多年前,越窑青瓷已经断档了近千年。
短短二十年时间,慈溪不仅复原了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还将越窑青瓷元素植入音乐、影视、旅游等领域,将“青瓷”这个文化符号深深刻入了城市的血脉中。
慈溪越窑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2001年,慈溪开始恢复越窑青瓷生产、重塑逝去的越窑文明,但一时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够重燃窑火的青瓷匠人。
机缘巧合下,孙迈华进入了慈溪相关部门领导的视线。盛情邀请之下,孙迈华举家来到慈溪上林湖畔,扛起复兴越窑青瓷的重任。同年8月18日,孙迈华携家人、7个工人以及老家龙泉的窑炉,来到了上林湖。“那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越窑遗址,不断进行瓷土采集、碎片分析,并寻找与瓷土相配的瓷釉配方。”孙迈华说,慈溪越窑制造技艺失传千年,留给他的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要恢复断档的慈溪青瓷,只能不断尝试。”
经过几个月的瓷土采集、瓷釉配方实验,试烧失败几十次后,孙迈华终在当年12月成功烧制出越窑青瓷。
熊熊炉火重新点燃,中断了千年的越窑青瓷在上林湖畔“复活”。
“刚来那几年,我几乎翻过了上林湖周围的每一个山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青瓷碎片,彻底被震撼了!”回忆起刚到慈溪的情形,孙迈华的儿子孙威记忆犹新。孙威辞掉了教师的工作,跟随父亲来到慈溪,全身心扑在“越窑青瓷”上。那段时间,他翻阅了很多关于越窑青瓷的书籍资料,还经常跑到上林湖越窑遗址捡碎片、找瓷土,把弄回来的各色泥土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反复做试验。
2010年的一天,孙威突然从炖骨头上获得了灵感,文火照样能把骨头炖熟,甚至味道还好过大火炖煮。他觉得,应该把80%的功夫花在烧窑上。
试验证明,他成功了,十多年来父亲公司制作青瓷尤其是“秘色瓷”的技术瓶颈,被孙威攻破了。
为研究越窑青瓷历代的特征和技术,孙迈华出资收购了大量在民间流传的越窑青瓷代表性器型,并在瓷器上进行模仿,变成新越窑青瓷的元素。
“青瓷是慈溪文化名片之一,如何让整个社会都感受到这个文化,我和父亲都希望能出一份力。”孙威坚信,终有一天越窑青瓷能真正实现复兴。
如今,慈溪上林湖越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断有人循着“上林湖越窑”这一标记来到越窑发源地,追根溯源感受青瓷的魅力,“秘色瓷”文旅线路就是大家的目的地。
这条美丽的越窑乡野风景道,串联起了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青瓷文化传承园、鸣鹤古镇等文旅综合基地,一路绵延近30公里。
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是大家的“打卡点”之一。作为慈溪越窑青瓷首个政府性产业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占地71.6亩的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于2019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园区设有公共展示中心、大师研究中心、企业展示中心、科普体验中心、创意发展中心五大功能区块。在风景如画的上林湖畔,人们不仅能与越窑青瓷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还能在他们的指导下体验越窑青瓷制作工艺,感受青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慈溪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负责人朱燕珍表示,除了定期举办展览外,园区的创意发展中心则通过邀请国际、国内、本地优秀美术工艺技师入驻,调动各创意产业企业、机构和个人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朱燕珍说,希望通过创意创新和应用转移,指导园区企业对产品设计进行改革和创新,使“青瓷+”课题成果实际运用于慈溪城市形象、建筑物、工业产品设计中,“截至2020年底,园区已经接待游客12.3万人次。5月1日,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协办的宁波首个青瓷非遗文化夜市也将亮相。”
如果说青瓷是文化的碎片,那“瓯乐”就是历史的乐声。
早上8点刚过,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的排练室中传出了悠然的乐声。屋内,乐团演奏者们手持小锤,敲击着大小不一的青瓷茶碗、青瓷钟、青瓷花瓶。或清脆或悠扬的乐声、鼓点交织在一起,令人痴醉。
这就是唐宋曾盛极一时的“瓯乐”。
“瓯乐音色空灵清脆,韵味清雅精致,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团长谢杰峰表示,瓯的前身是缶,在先秦典籍中,也有“击缶而歌”的记载;到了唐朝,人们把烧制精美的陶瓷茶碗叫做“瓯”,瓯乐就是用茶碗演奏的音乐。瓯乐盛行于唐朝中晚期,到了宋朝,随着越窑的衰落而日渐式微。
1998年,慈溪寺龙口窑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唐宋时期的钟、哨、埙、鼓等青瓷乐器,佐证了越窑青瓷瓯乐在唐宋时期风行一时的事实。此后二十余年里,瓯乐乐器种类不断完善。
“起初只有瓷碗、瓷瓯、瓷罄三种乐器,现在已经拓展至瓷瓯、瓷钟、瓷鼓、瓷埙、瓷奚琴等5个系列30余个品种,同时增加了两个八度的音域和半音。”说起瓯乐近年来的发展,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原团长陈珊岳如数家珍。他说,古代的瓯乐主要是敲击盛水量不同的青瓷茶碗,根据水位高低来定音,而现在的瓯乐则是在瓷器的大小、厚薄上下功夫。
2009年以后,慈溪市在挖掘古代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先后创作了《上林追忆》《越·瓷风》《听见良渚》《听瓷》等一系列作品,并建立了传承基地和研究所。
到了今天,瓯乐团已初具规模。“十几年来,超50位热衷于青瓷文化的演职人员,让越窑青瓷瓯乐走向了海外12个国家,演出超50场次。”谢杰峰说,今年5月,瓯乐团将前往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地开启全国巡演之路,计划演出20余场次。
“一方面加大创作力量,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和完善。现在,我们正逐步完善瓯乐乐器、泥坯的标准化制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乐器种类。”在陈珊岳看来,瓯乐的逐步复兴为慈溪越窑青瓷全产业发展添了一把最旺的柴火。
“近年来,我们依托慈溪越窑青瓷瓯乐的全国巡演以及文旅融合、非遗慈溪等展示展演活动,来宣传推广青瓷文化、打造文旅IP。”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为青瓷文化搭建多样的传播平台和载体,如今的青瓷产物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越窑青瓷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广东教育公平日益彰显 去年粤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1万个
1月13日,2022年广东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省教育厅与21个地市签订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任务书》。记者
广州越秀区小学开展寒假假前安全教育课
1月13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越秀区应急管理局联合越秀区教育局在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开展寒假假前安全教育课。本次的安全教育课一改以往的
佛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培育特色农业延伸粤菜美食产业链
2021年重大农业投资项目超160亿元,创历年之最;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示范项目落户
广东明确14项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重点项目
1月13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全文公布《广东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农村残
粤计划用5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
1月1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
云浮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探索具有云浮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统筹起来,紧扣‘两高、两宜、两富’攻坚突破,以镇带村、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曲靖市麒麟区创新“网格+治理”模式
一件蓝马甲、一顶蓝帽子、一个百宝...
“健康云南”行动深入实施 云南已落地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3个
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健康云南行动,...
去年云南省12315热线收到投诉96914件 广告食品违法等举报反映较多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2021年全...
“耐大气腐蚀性”强 南钢为冬奥建设“雪游龙”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渐行渐近,这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