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近日公布了2020年的“成绩单”,正如其三月初预警的一样,净利润同比大跌近9成。疫情之下,餐饮所受冲击首当其冲,这样的数据在意料之中。但其财报中吐露出的各项数据信息,却让业界对这家头号火锅餐饮品牌表示了担忧:年翻台率3.5、门店营收贡献率占比超九成,员工成本同比增长21.1%……
自1994年第一家门店面世,海底捞已走过近30年的时间。中年将近,成长的烦恼仍如影随形。迎面而至的不惑之年,海底捞能轻松地说“三十而已”吗?
翻台率全面下滑,门店扩张激进是罪魁
财报显示,2020年海底捞营业收入为286.14亿元,同比上涨了7.8%;净利润总额为3.09亿元,比2019年的23.47亿元下降了87%。
海底捞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随着门店恢复营业,2020年下半年的营收为188.54亿元,同比增长26.84%。
看一家餐饮企业生意是否兴隆,翻台率是考核硬指标。
所谓翻台率,是指一个餐厅一天内每张桌子的平均使用次数,餐厅的收入情况好坏主要看翻台率。海底捞的餐厅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跌至2020年的3.5次/天。财报显示,2020年餐厅在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分别为:3.4次/天、3.6次/天、3.6次/天、2.8次/天。
对于去年表现,海底捞管理层表示,餐桌翻台率在去年三季度已恢复至疫情前的80—90%。但实际上,2018年在现有餐厅翻台率达到峰值后,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全面下滑,一线城市由5.1次/天下滑至4.7次/天,二线城市由5.3次/天下滑至4.9次/天。
翻台率下降背后,是海底捞的过度扩张问题。
从同比的数据看,海底捞的2020年开店策略较激进,2020年新开门店544家,全球门店数量达到1298家;对比之下,2019年没有疫情影响,也不过开店302家。根据光大证券统计,2021年海底捞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开店速度,预计新开门店数量有望超过600家。
然而目前一二线城市已经饱和,想要开辟新市场,对海底捞来说并不容易,随之而来的是各项成本付出,包括门店租金、食材、员工等多项成本。
智能化解决不了当下用人之困
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2020年集团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为管理层敲响了警钟,暴露了管理短板和应对能力不足的缺陷,这种短板和缺陷无关疫情,而是管理层自身的问题。比如2020年下半年出现员工人手短缺的情况,董事会、管理层和有关雇员举行了20次会议,都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到店顾客的消费体验。
实际上,餐饮缺人是常态,多位餐饮人士在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今年的形式或更为严峻。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表示,“未来餐饮业劳动力整体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用工荒、招工难的困局一直都在,只是这一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变得更为棘手。”
为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海底捞采取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涨薪。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底捞共有131084名员工,共发生员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96.76亿元,同比增长21.1%。不过,即使员工成本同比增长,与其快速扩张的门店相比,人手还是不够。
为应对人员缺乏等问题,海底捞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出路。从日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一活动访谈中的发言可见,他给予了餐厅智能化多个期待。
张勇说:“未来整个海底捞都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自动化。到今天为止,北京有30多家门店实现了直送菜品,后厨菜品制作基本达到无人状态了。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在未来几年内整个供应链都会实现。明年上半年,上海和南京两家智慧餐厅计划营业。我们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90%的老店改造成智慧后厨。”
从2018年海底捞投资上亿元在北京开了一家黑科技餐厅,首次试水机器人,到现在短短3年间,市场上涌现出碧桂园、擎朗、普渡等多家机器人餐饮服务企业,餐饮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在陈洪波看来,就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成熟度、产量而言,尚不足以支撑其在餐饮业的普及,短期内人手短缺等问题不能得到全面解决。
营收单一,多元化路径不畅
事实上,包括海底捞在内的品牌餐企,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多元化布局成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有效路径。
早在2012年,海底捞就曾内部孵化出冒菜品牌优鼎优,且优鼎优于2017年登陆新三板,但因为持续亏损,最终在2019年3月被海底捞全资收购。此后,海底捞相继推出了“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等快餐品牌。
而实际情况是,多元化布局为海底捞带来的营收极为有限。财报数据显示,海底捞餐厅的经营收入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为公司贡献了95.9%的收入占比。很显然,海底捞在丰富其副线品牌这条路上,走得并不畅快。
虽然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是我们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但实际上,调味品、食材销售的收入占比仅有1.4%,基本可以忽略。
在业内分析者看来,目前海底捞的这些多元化布局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这使得海底捞在面对诸如疫情等不可控因素时,抗风险能力较低。而同样为港股上市的餐饮品牌九毛九,旗下餐饮品牌太二酸菜鱼已经撑起了集团营收的大旗,去年营收贡献比重已经超过九毛九品牌,达到72.3%。
汇纳科技行业分析师张舒媛指出,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海底捞仍为行业龙头,《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中海底捞仍是火锅企业TOP1企业。但随着“服务主义”逐渐成为火锅店的标配,海底捞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海底捞如果在产品研发上不下足工夫,仅以软性指标在市场中竞争,其优势只会越来越少。消费者的口味在变,如果品牌不有所迭代,在消费者都尝试过了所谓的“极致服务”后,就很容易出现“不过如此”的心理。甚至有海底捞的竞争对手,喊出了“不过度服务”的口号。在呷哺呷哺、九毛九等同行都在不断迭代品牌的同时,仅靠单一爆款的海底捞,如何布局下一步的发展棋子,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作者:李劼)
2021年佛山举行“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机构对接活动
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12月13日上午,2021年佛山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机构服务对接活动举办。来自佛山五区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省级
7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东莞以科创之新迸发活力
五年来的接续奋斗,让东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双万新起点已触手可及。这五年,是东莞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的五年——深化改革开放取得...
“微改造”充分结合现状 新湖好心公园成为人气旺盛的居民休闲好去处
是不一样了,修缮后公园环境越来越好了,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区,儿童游乐、老年人锻炼身体的空间变大了。家住水东街道新湖社区附近的居民
云南: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标准课时时长为45分钟
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将分地区定价,一类地区每生每标准课时小班60元、中班45元、大班25元,收费浮动幅度上浮不超过10%
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深大活智慧水务项目获颁总冠军
11月27日,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深圳大学万物传感团队基于新型水质传感器的智慧水务系统项目获颁总冠军。全球开放数据应
AI算法大赛颁奖典礼在深举行 北大参赛团队摘得“自动超参数优化”冠军
11月28日,QQ浏览器2021AI算法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正式举办,由明略科技、百度、搜狗组建的参赛团队摘得多模态视频相似度赛道冠军,来自北京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广东率先提出推动“公共资源随人走” 提出了47项公共服务指标
近日,《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
珠海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吹哨人有了立法保...
中国首次以网络传播为主题的大型线下展会在广州举行
11月24日至25日,2021中国网络媒体...
韶关首个科技离岸孵化器正式揭牌 2025年引进创业项目及团队200个以上
11月23日,韶关(广州)离岸孵化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