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 国风暖吹,文化自信回来了
身穿唐三彩色样纱衣,脸画风靡唐代的“斜红”妆容,博物馆里胖嘟嘟的唐乐舞俑“复活”了。
20亿次的播放量,上千万条弹幕,5次上热搜——5分钟的古典舞《唐宫夜宴》亮相河南春晚后,打开了一条时光隧道,带观众穿越千年,回到那个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唐。一时间微博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唐宫夜宴》的创作大赛,“唐朝小胖妞儿”几乎成了行走的表情包。
《唐宫夜宴》改编自郑州歌舞剧院选送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参赛作品《唐俑》。在5G+AR的技术加持下,整个舞台秒变一个美轮美奂的博物馆,参加夜宴的这些唐俑少女一路嬉笑打闹,时而走入国风韵味的山水彩墨中,时而穿行在古风建筑文物之间,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在舞台上穿插出现。
该节目主创之一、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舞蹈灵感来自于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三彩乐舞俑生动的舞蹈形象,“看到她们的眼神和动作的时候,就觉得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如果在1400年前,我们应该跟她们是同行”。
为了把唐三彩乐舞俑搬到今天的舞台上,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创作团队恶补了大量文物知识,还用海绵假体衣让身体“胖”起来。怎么让演员的脸完美地“胖起来”,是最“上头”的操作。终于,受到吃葡萄的启发,他们选择在嘴里塞医用脱脂棉球来“催肥”,就这样,一个个唐三彩乐舞俑“复活”了。
当大唐风华与虚实相接的舞台科技同频共振,《唐宫夜宴》火了,河南博物院的参观人数也骤增四成,打卡博物院中的原型彩陶伎乐女俑成了朋友圈的焦点。
从近年来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电视综艺争相爆款,到《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国产动画电影引发一轮轮“国漫崛起”,从尽力还原一千多年前长安风貌气质的《长安十二时辰》等古装剧受到热捧,到近几年各路明星纷纷挑战国风造型,拉动新一轮圈粉热潮,被科技赋能的“东方魅力”越来越多了。
借着科技化的制作、社交化的互动形式,经典剧目《龙凤呈祥》引发的话题不但在大年初一登上热搜榜首位,还在B站、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酵。这场中国移动咪咕与国家京剧院联合打造的云上大戏,依托5G技术完成了京剧史上首次4K超高清拍摄、制作与呈现,重塑了京剧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让看似遥远的京剧、历史故事变得触手可及。
而正在更新第三季的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则在内容、技术、渠道等多个方面实践了多元融合的理念,节目用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高科技的舞台元素以及综艺的表达手法,多维度全方位讲述着“国宝”的故事。
“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中的历史’走向‘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打造出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IP,是《唐宫夜宴》成功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唐宫夜宴》用有趣的形式把握了年轻群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科技手段让舞台充满炫酷之感,营造出早上上班一样匆匆忙忙的景象,贴近现实生活,所以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的网络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0%以上,上榜全国十大线上本地预订人气景区。更让马萧林自信的是身边大环境的悄悄改变。近几年,《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持续热播,华服在大街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考全省排名第四的成绩,却选择北大冷门专业——考古学;海外网友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可见,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文化依然有旺盛的需求”。
暖暖吹来的国风,正成为当下年轻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穿华服出街在青年群体中受热捧,他们追捧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潮牌,将古典诗词创作进歌曲里,去茶馆品茗听相声,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播着他们心中的国风。
“新新人类”聚集的B站一直代表着年轻文化,平台上层出不穷的古风歌曲、华服舞乐中,自得琴社自导自演的“古画系列”视频是一个神奇又清新的存在:淡黄色的背景如宣纸铺陈,画中人是身着古代服饰的乐师,或抚古琴,或吹笛箫,或击大鼓……就像一幅会动的古代画卷,悦耳的古乐在画中流淌,不时还有小动物喜感出没,圈粉无数“新新人类”。
“我们中国丢了太多好东西,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慢慢传承下去,是年轻人最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只有不到10个人的团队,成员多是80后、90后,对他们来说,古琴、古筝、琵琶这些传统乐器不仅是他们的爱好,也是一份值得坚守的事业。
不久前,一个同样以80后、90后青年琴师为主的团队“二十四伎乐”,在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里,和大张伟一起用国风的形式演绎了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片尾曲《世上最美好的祈祷》。他们身穿唐代服饰,手持笛箫,弹拨琴筝,古画“复活”的思路和自得琴社异曲同工。
《天天向上》这期“国风夜宴”上,主持人和嘉宾穿上明代服饰,变身“潭州府”里的老爷、公子和宾客,《唐宫夜宴》里的十几个“唐朝小胖妞儿”也赶去“赴宴”。
这些身着红绿襦裙、体态丰腴的少女踏着小碎步,怀抱乐器“跨越千年”,成为现场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舞蹈中经典的“撞屁股”动作,也被现场演绎了多个搞笑版本。华服走秀、诗词鉴赏、国乐表演、美食品尝、国风鉴宝,放低“身段”的国风展示出各种亲和的姿态,在互动中成为当下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最传统的西皮二黄,最先锋的戏剧形式,央视首档台网互动国风少年创演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中,改编自《四郎探母·坐宫》选段的《皮黄新韵》又创造出一个国风新亮点:一桌二椅,延展出金鼓沙场,杨门豪情。
“老娘亲押粮草来到北番,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在番远隔天边……”4位少年把大段大段的戏词改成Rap,用京剧、音乐剧、美声演唱的方式体现杨四郎的多重人格不同心态,四重唱和“叫小番”更是“炸”翻全场。
“别的组都有一些舞蹈小样,可以照着去学,可我们只有一首歌和3页词,不知从何下手。”参赛选手张乐瑶说,全曲近千字,平均一秒钟要唱四五个字,排练时老是卡壳,真是考验记忆力。
这个节目从“一脸茫然”中诞生,又有“不伦不类”的顾虑,让少年们对用更先锋的形式推广京剧有底气的,除了节目现场的掌声和惊叹,还有指导老师、京剧演员谭正岩的一句话:“京剧首先是一个很包容的艺术,要不然也不会能跟那么多的艺术形式来碰撞、来融合。”
参赛选手方书剑的专业是音乐剧,把自己的专业和国粹京剧真正融在一起,是他一直想去尝试的事情,“来到这个舞台,也是完成了自己一个心愿”。
3个月来,35位热爱国风的95后“华彩少年”在舞台上尽显传统魅力:在摇滚乐曲中交织“非遗”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汉族音乐——记者注),以曲剧唱法演绎流行歌曲,把京剧行当里用于伴奏、鲜在台前示人的三弦儿带到舞台的聚光灯下,在反思和讨论中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国风不再是过气的老古董,而是值得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有温度的文化基因。
去年以来,在家里“挖文物”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时尚。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继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一再脱销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也成了热门,设计者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参考鸮、饕餮、觥大、觥二、牺尊、凤鸟等形象创作出趣味性满满的Q版手办,又憨又萌;《国家宝藏》的文创产品店推出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设计灵感来自于河北博物院彩绘散乐浮雕中的唐代仕女,娇憨的仕女们“摆”出各种瑜伽造型,宣言是“保持好身材,明天就出道”;而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祈福神官”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青铜大立人、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铜神树枝花蕾吉利鸟以及圆头、平头的金面青铜人头像,正在集体“抢占”白领书桌,誓要成为最酷的摆件。
历史的美总是经得起岁月的打磨,如唐朝的华贵大气,如宋人的素雅端庄,如明清的柔美细致……华夏文明长达数千年,而中国传统生活之美,如衣、食、住、行,历经了无数的演变和传承。小到一枚精巧的梅花酥、茶席上雅致的汝窑品杯,大到大唐华美的宫城苑囿、两宋雅致的馆阁精舍、江南精巧的山水园林,华夏风雅再起涟漪,从几时起,流水前倩影华服衣袂翩翩,曲调里五十弦再谱华章,一场初雪,故宫之美便刷爆朋友圈……
国风盛行的背后,正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回归和自信。
对年轻人来说,国风中文化沉淀的美,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有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虽然它们早已沉淀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但当我们再次把它们打捞起来的时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跨越千年时光,传承文化的力量。
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楚艳将汉唐文化精神、丝路美学、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服装设计,被认为是重塑了当代中国的风度。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她这样说:“当我们回望历史回到盛世大唐,那个时候的长安,其实就像今天的纽约和巴黎一样,也是世界的时尚之都,是引领着国际时尚潮流的一个策源地。我们看唐人是何等的自信,他们无论是梳着回鹘的发髻,或者是用着丝路之上传来的胭脂,甚至穿着波斯纹样的唐锦,整体看上去,大唐依旧是大唐。”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来源:中国青年报)
什么是老虎灶?老虎灶有“储水系统”吗?
何谓老虎灶?其实就是旧时烧开水的炉灶,俗称茶炉子。老虎灶是一个极形象的名字。那吐着红红火焰的炉口,活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上方两只圆口的
民国时期铁路员工的消费合作社是什么 铁路员工的消费合作社的成立时间
1920年,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颁布命令,各铁路局试办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并于1923年颁发国有铁路工人消费组合大纲,但是成效不大。1928年10
粤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羊城举行 706位“绝技”高手同台切磋比拼
匠心筑梦,技能成才。今天,作为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盛会,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开幕,706位绝技高
沉浸式戏剧体验和信使诵读相结合 诵读剧《侨批·中国》成功首演
12月2日晚,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成功首演。该剧主要以侨批为载体,采用沉浸式戏剧体验和信使诵读相结合的艺术...
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 增强了粤剧的自信
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广州站于近期落下帷幕。《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演唱会》和粤剧《白蛇传·情》两场演出大受欢迎。交响乐与粤...
《三国志演义》的环球旅行史:从金陵书坊到北美
在古代中国,小说往往被视为不登大雅,但在越出国境后却又能受到特殊优待。对于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几个国家来说,中国小说文本既是学习汉语的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
徐闻构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服务成为“家常便饭”
近日,70多名来自湛江徐闻的志愿者...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传统射艺、书画鉴赏......暨大丰富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
搭、举、引、放!话音刚落,一支弓...
去年广东省法院助力54家民企经破产重整恢复生机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中...
粤已完成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广东将以更大力度全面构建一...
河源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河源...
中老铁路通车为沿线地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周边游、康养游现诸多亮点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为沿线地区旅游业...
跨国物流运输方式更新升级 鲜花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根据RCEP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在与RC...
读者可以到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免费欣赏了
想知道国家级珍贵古籍是什么样的吗...
《我和小木的夏天》 迷雾被层层拨开后,他们还能够成为好朋友吗?
仕昱(书评人)暑假里,总是像蓝鲸一...
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出炉
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将于2021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