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春天里,古人与野菜们的爱恨情仇
惊蛰已过,万物生长。春风拂面后,各种鲜嫩的野菜便破土而出。尤其是今年的春天,野菜连续上了几次热搜。这个时候,任谁也抵御不了野菜带来的诱惑,于是清炒蒌蒿、芫荽拌花生米、水芹炒香干、香椿炒鸡蛋、菊花脑鸭蛋汤这些美食都被端上了老百姓们的餐桌。当我们吃着美味的野菜时,千万别忘了感谢“以身试吃”的古人们哦!
香菜 爱恨就在一瞬间
前阵子因为被讨厌,香菜上了热搜,据说是来自各地讨厌香菜的人们把2月24日定为了“世界讨厌香菜日”,今年已是第六年了。有恨就有爱,为了给香菜平反,快餐界的大佬又迅速推出了一款香菜冰淇淋作为反抗。
一来二去,香菜就火了。只是你知道么?香菜其实是外国友人,大概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它从原产地地中海及中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最早也不叫香菜,据西晋时期张华在《博物志》中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没错,香菜最早被称为“胡荽”。只是胡荽这么文绉绉的名字怎么就变成了香菜?据陆翙的《邺中记》记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崇尚汉族文化的他认为“胡”字对于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意味,十分忌讳人们说“胡”,于是有关“胡”字的蔬菜全部都要改名。
至于改成香菜,当然是因为它带有浓郁的香味,尽管讨厌它的人并不这样认为。同时,它还叫芫荽,因为它适合盐渍后食用,也有地方称其为“盐荽”。后来到了元代,因为“元”字带有褒义,《易经·乾篇》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所以芫荽这个名字又大为盛行。到了明清易代之际,士人听不得“元”字,于是叫“胡荽”的人又多了起来。
当然叫得最多的依然是“香菜”。关于种植香菜,还有个迷信的说法,据《灵物记》载:“胡麻必夫妇同种方茂盛,下芫荽种须说秽语。”也就是说,宋代人在种香菜的时候,认为必须在播撒种子时说点“猥语”(下流话),这样香菜才会长得茂盛。
这听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吧?但在宋仁宗皇祐年间,有个读书人叫李退夫,他日常的人设是正人君子。正人君子也要吃香菜啊,在播撒香菜种子的时候,这位正人君子怎么也不肯人设坍塌,只好想了个办法,低声默念:“夫妇之道,人伦之性。”笑惨了周围人,于是这件事成为了当时流行的一个爆梗。士大夫们只要是出去八卦闲聊,就会说“宜撒芫荽一巡”。
韭菜 生命中的“一束金”
与香菜这位外国友人不一样,韭菜是我们国家的特产蔬菜,栽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在今年冬奥会上,谷爱凌低头吃韭菜盒子的视频引起了热议,于是韭菜也出圈了。
或许你们没有想到,韭菜在历史上拥有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最初韭菜可是被用来作为向帝王宗庙敬献的祭品哦!而在一些先秦的古籍中,比如《山海经》《夏小正》以及《礼记》中也有“其山多韭”、“正月(园)囿有韭”、“庶人春荐韭”等文字记载。
至于韭菜从祭祀品变成了餐桌上的鲜蔬美食,我们现代人首先要感谢西汉时渤海太守龚遂。他曾对老百姓们说:“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要种一畦韭菜,这样荒年就不用饿肚子了。”岂止是不饿肚子,在那个时候,假如菜农可以栽种千畦韭菜,那他就发财了,资产可以与千户侯相媲美。
除了龚遂以外,我们现代人还得感谢北宋初年的赵匡胤,他曾下令让十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各种一畦韭菜。从那以后,韭菜便开始全国大规模栽培。到了南宋时期,还出现了韭菜的升级版:韭黄。
春夏的韭菜最鲜美,尤其是初春的韭菜,堪称是柔嫩多汁,于是在古代就出现了几个韭菜的狂热爱好者。比如南齐名士周歐,他将“春初早韭”和“秋末晚愁”视为最佳菜谱。而宋初的陶谷更是在《清异录》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据说有个人叫杜颐,他视韭菜为生命,天天离不了,餐餐少不了,并且还告诉周围人:“韭菜是我最贵重的金子哦!”于是,韭菜又得了一个名字,就叫“一束金”。
菊花脑 饥荒时的“最佳甜露”
说白了,香菜和韭菜都属于重口味的野菜,有人当它们是生命之光,有人当它们是生命之灾。要说人皆爱之,非质地柔嫩、口感清凉的菊花脑莫属。
菊花脑是野菊的近缘植物,原产地依然是我们国家。早在宋代,就已经有关于吃菊花脑的文字记载了。“宋代”、“吃”这两个关键词一出现,自然少不了苏东坡。不过这一次是他的饭友僧人道潜说的,道潜在与苏东坡的唱和诗《次韵子瞻饭别》中提到“葵心菊脑厌甘凉”,意思是鲜嫩的葵菜和菊花脑可以满足人们对清凉、甘甜口味的需求。此处“菊脑”应是道潜对“菊花脑”的简称。
彼时的菊花脑还是一个小众野菜,后来它高调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皆与充饥有关,可以说菊花脑是饥荒时的救命野菜。据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稿》中记载,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早春三月,清兵围困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那时城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于是天王洪秀全下诏书:“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这里的“甜露”指的就是长在城中空地上的各种野草。
据传,当时的老百姓们在寻找野菜的时候,发现了菊花脑这个神奇的野菜。回去一煮,发现菊花脑清凉爽口,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南京的老百姓们就开始学着驯化菊花脑,把它变为了可以栽培的蔬菜。菊花脑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nankingense”就明确地表达了菊花脑被驯化的产地就是南京。到了清代的中后期,菊花脑就成为了长期供人采食的时令野菜。
水芹 吃多了会“怀孕”?
早些年有个段子,说是一个会居家过日子的男人送妻子情人节的花束是一把大芹菜,或许连段子的主角都不知道,送芹菜这个行为并不创新,反而很“复古”。
“芹”最早可见于《诗经·鲁颂·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这首诗是说春秋时期鲁禧公凯旋后,人们为他庆功时唱道:“泮水岸边真欢乐呀真欢乐,快来采收水芹咯!”不止是这一个例子,《诗经·小雅·釆菽》这首反映春秋时期诸侯朝拜周天子、接受赏赐时的赞美诗中,也提到了“将沸槛泉,言采其芹”。
这两首诗中提到的“芹”不是普通的芹菜,而是一种长在湖河、池塘边的水芹。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鲁国高等学府泮宫旁边有泮水,学子就常去采取水中的芹菜,后来“采芹”干脆可以代指入学或考中秀才,而芹宫则可以代指学宫、学府。
除了意头好以外,水芹的鲜香也是为古人所称道。《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水靳(水芹),味甘平……令人肥健,嗜食。一名水英。生池泽。”可你听说过么?水芹这种东西,吃多了会“怀孕”。
在古代,有一种怪病叫“蛟龙病”,据说就是吃水芹吃出来的。早在唐玄宗时期就曾发生过一回。当时,唐玄宗派他的宦官去南方出差,结果这位宦官回来就“怀孕”了,肚子大到可以随时“分娩”。太医就将这个病情判为了“蛟龙病”。
古人认为水芹长在水中,会沾上蛟龙的排泄物,人一旦吃了后,无论男女,都会怀上蛟龙的子嗣。后来,这位太医就开了几剂汤药,这位宦官没过几日就吐出了一种手指大小,身披鳞甲、头上长角的蛟龙模样的动物。更搞笑的是,唐代医书《外台秘要》中还认真地记载了下来:“三月八月蛟龙子生芹菜上,人食芹菜,不幸随入人腹,变成蛟龙。其病之状,发则如癫。”
这肯定是无稽之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是水芹生长在水中,在没处理干净的时候,古人会误食寄生虫的虫卵,而吐出来的“蛟龙”想必是一种特别的寄生虫。可就算是有可怕的“蛟龙病”威胁,古人还是没有放弃吃水芹,可见水芹的鲜香是无与伦比的。
蒌蒿 好吃到可以“招魂”
古人夸起春季的野菜来,一个比一个夸张。水芹好吃到会“怀孕”,那么蒌蒿就美味到可以“招魂”。这话出自战国时期的一篇名作《大招》,作者或为屈原,或为景差。它在利用美食招魂时,曾提到过:“吴酸蒿萎,不沾薄只。”意思是吴国利用蒌蒿为原料加工成的酸菜,味道不浓不淡,甘美可口。这里的“蒿蒌”指的就是蒌蒿,南宋时期林洪写的《山家清供》也是如此称谓。
很多人以为蒌蒿只产于江南,尤其是苏东坡那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更是让人坚信蒌蒿是江南的产物。事实上,蒌蒿的历史悠久,它原产于亚洲的东部,不止是我们国家的江南地区,在日本、朝鲜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部地区都有分布。
不过吃蒌蒿,还是我们中国人会吃。除了战国时期将其制为酸菜,古人更多的是将蒌蒿清炒,吃它清香爽口的原味。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户部侍郎锺谟就对蒌蒿情有独钟。据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锺谟可是把“蒌蒿、菜龈、菠棱”称为“三无比”,意思是不可比拟的美味佳肴。从此以后,“三无比”就成为了这三种蔬菜的代称。元代的耶律楚材在追随成吉思汗的西征途中,也曾对蒌蒿发出过衷心的赞美:“一盘凉饼翠蒿新”、“细煎蒌蒿点韭黄”。
但最爱蒌蒿的想必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因为喜欢吃蒌蒿,于是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宫廷举行“荐新”仪式时,将蒌蒿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到了清代宫廷,皇帝觉得蒌蒿确实很好吃,也没有换的必要,就将这个举措延续了下去。
蒌蒿除了是春季的美味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白。《诗经·周南·汉广》中就有“翘翘错薪,言刈其萎”这样的诗句,它唱出了一个年轻小伙在丛林中采集鲜嫩的蒌蒿,想要送给心爱姑娘的情结。
可见,鲜嫩的蔬菜也可以用来撩妹。
香椿嫩芽 来自几千万年前“始新世”的我
在山野田间挖过了香菜、韭菜、菊花脑,也在沼泽、岸边摘过了蒌蒿,更是在湖河水塘里采过水芹,此时的古人怎么说也要为了颈椎抬头望望天空。是的,春天的美味也可以长在树上,这便是香椿的嫩芽。
据专家考证,香椿是我国原产,并且它资格老到令我们震惊。早在3700万年-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就已经出现在了华北地区。《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如此古老的植物,我们的古人居然会想起将香椿的嫩芽作为春季餐桌上的时令鲜蔬,实为不易。
据载,早在汉代时期,古人们对于春季吃香椿嫩芽就已经见怪不怪了,到了唐宋明清时期,香椿嫩芽是作为很多地方的特产献给宫廷的。民间也一直流行着“三月八,吃椿芽”的习俗。
至于香椿的吃法,古人们一个赛一个机灵。据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在植物图谱《救荒本草》中记载,香椿可“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提及香椿“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
更绝的是明代戏曲煎养生学家高濂,他写了本养生大全《遵生八笺》,在这本专著里他详细整理记录了香椿芽的吃法,堪称是香椿芽吃法大全。比如他说“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这是想存得久一些的吃法。“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谁能想到香椿嫩芽还能泡茶呢?到了清代,袁枚又对香椿芽的吃法进行了创新,他在《随园食单》中描述了香椿芽拌豆腐的吃法,并称香椿芽“到处有之,嗜者尤众”。
从历史走到现代人餐桌上的春季野菜还有许多,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现代人可要多多品尝时令鲜蔬,莫辜负古人的美食智慧,莫辜负大好春光。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标签:
激情四射的冬奥元素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交融互鉴
京绣百子戏冰雪,剪纸玄女跃高台,铁板虎娃传火种,古韵新声唱冬奥……激情四射的冬奥元素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交融互鉴,向世界展...
2021年度河北文学榜出炉 每个榜单各有10篇(部)作品上榜
2月23日,2021年度河北文学榜揭晓。河北文学榜依据文学体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三个榜单,每个榜单各有10篇(部)作品上榜。本次小说榜作品
河北地区开展红山文化考古研究 支持“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
日前,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有河北积极参与的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会于不久前举行线上会议。与该项目紧密
邯郸广平对北齐墓葬出土文物进行全面清理和修复
记者从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不久前,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李白庄村发现一北齐墓葬,出土大量红陶人物俑。据悉,这是广平县首次发现北
大赛在即 运动健儿的心理调适也很关键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不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崭露头角的新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保持最佳状态,取得优异成绩,是每位运动员的
如何防范冰雪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损伤?冰雪运动中受伤了怎么办?
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今年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但由此产生的意外受伤事件也不少。一项调查显示,我
网售酵素类保健品早已“变了味儿” 酵素类保健品有什么好处
近些年,酵素类保健品在各大电商平...
尿液中得来的抗肾性贫血药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又叫促红素,是一...
长时间站立也会带来健康问题 长时间站立有哪些危害
当谈及不良生活方式时,久坐比久站...
慢性病与大都市不良环境有关 慢性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大量国内外研究发现,慢性病包括免...
瑜伽入门动作推荐 瑜伽入门不妨试试这四个动作
瑜伽,凭借其辅助身体调理、塑形减...
跑后喝咖啡或能加快肌糖原合成加速肌肉恢复
很多跑者喜欢在跑步前喝咖啡,能够...
科学有效的锻炼需要运动前后进行拉伸 没有热身的运动是危险的
没有热身的运动是危险的。现在,无...
要想睡个好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 良好的睡眠需要哪些因素
饮食和睡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大基...
有些人穿上高领毛衣就感觉难受、浑身不自在,为什么?衣领综合征是什么
到了秋冬季节,穿高领毛衣的人多起...
洗碗后把餐具上下摞在一起有什么危害 你的碗筷可能白洗了
刷碗对每个家庭来说,是再平常不过...
陶瓷餐具彩绘对人体有影响吗 陶瓷餐具内壁有彩绘的慎选慎用
陶瓷餐具目前是国人餐具中的主流。...
真的可以戴着蒸汽眼罩入睡吗?戴着蒸汽眼罩可以睡觉吗
拖着疲惫的身躯、敷着蒸汽眼罩入睡...
“宅”生活或许会对身心健康会构成不小的威胁
不知何时起,宅生活似乎成了一种文...
全球城市居民暴露在极端高温高湿环境中的天数为何会不断增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自...
买木器漆要小心 谨防有毒重金属铅超标
提到木器漆,有些人也许会觉得陌生...
什么是老虎灶?老虎灶有“储水系统”吗?
何谓老虎灶?其实就是旧时烧开水的...
民国时期铁路员工的消费合作社是什么 铁路员工的消费合作社的成立时间
1920年,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颁布命...
粤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羊城举行 706位“绝技”高手同台切磋比拼
匠心筑梦,技能成才。今天,作为全...
沉浸式戏剧体验和信使诵读相结合 诵读剧《侨批·中国》成功首演
12月2日晚,诵读剧《侨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