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各地2021年财政收支“账本”,不难发现经济回暖向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的新动向。看收入,恢复性增长明显,多地实现超收;看支出,民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展望2022年,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各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凸显。各地将采取什么实招应对?哪些重点领域会得到有力支持?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收入结构在优化
总的来看,2021年地方财政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稳中向好。
各地财政收入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2021年,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3亿元,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8.3%;甘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8亿元,增长14.6%;福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43.84亿元,增长11.3%;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2.3亿元,增长12.2%。
“2021年,各地积极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助企纾困解难,有效拉动新基建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恢复常态,新型财源持续增加,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印证着各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北京税收收入占比达87.1%,比前几年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浙江税收收入7172亿元,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10.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8%;江西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6%,全省工业税收增长近20%,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四成。
值得关注的是,多地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例如,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36.8亿元;海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6%,增收61.5亿元;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2.3亿元,增长8.1%,高于预期目标5.1个百分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受疫情冲击等影响,前两年我国财政收入持续低位运行,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促进财政收入超预期增长。同时,各地政府坚持“放水养鱼”,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通过积极发行政府债券、利用PPP等财政金融工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财政收入增加提供有效支撑。此外,我国不断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持续提高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水平。
重点支出有保障
多地收入形势好于预期,支出也保持了一定力度。福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10.92亿元,增长7.5%;山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09亿元,增长9.5%;湖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64.8亿元,增长3.4%;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8.5亿元,增长1.6%。
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各地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民生支出,基层“三保”等得到有力保障。
多地民生支出达七成以上。例如,吉林财政支出3696.7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左右;河南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省民生支出781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
各地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既做大财政“蓄水池”,也算好财政“精细账”,继续落实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要紧处的要求。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介绍,山东省级日常公用经费、业务运转类支出统一压减20%,会议、差旅、培训等经费压减30%,“三公”经费预算下降25.9%。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表示,北京2021年继续按10%的比例压减出国、会议、差旅和培训等经费,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
应对压力出实招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22年一些地方依然面临减收增支压力。李旭红分析,收入方面,2022年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会给地方政府带来短期减收压力。同时,受疫情反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支出方面,随着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领域对民生支出要求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刚性增加。
面对困难挑战,多地充分研判,科学合理制定2022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长目标。“2022年,北京财政收支的主基调是增收潜力和减收压力并存。”吴素芳表示,北京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为6169.6亿元,增长4%。
河南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5%,将重点支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现代产业体系,保障重点民生等。
各地还纷纷拿出实招,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介绍,今年广东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
安徽支持推动项目、企业、人才和资本落地,支持做强园区经济,做大税源、做强税基、做优税质,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今年‘紧平衡’的财政形势不会实质性改变。”王泽彩表示,各地应认真落实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做大经济“蛋糕”,创造财政增收空间。同时,科学分析阶段性经济下行、疫情持续演变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尽可能避免出现“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明年珠海将安排专项资金3.5亿元 以更大力度办好“民生微实事”
12月22日,珠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珠海已推进民生微实事确定项目6865个,已完成6111个,切实解决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
河源东源、惠州惠城两地警方举办“团圆行动”认亲仪式
12月18日下午,时隔27年之后,老家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的朱先生夫妇,在河源东源、惠州惠城两地警方举办的团圆行动认亲仪式上,终于见到了他
全职主妇离婚后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12月20日,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下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近30年来一次重大调整。
康美药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进入执行阶段 受偿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我查过证券账户了,大概赔了68万,大部分是现金,还有一小部分股票。深圳的苏先生告诉记者,早晨突然接到通知赔款到账,真没想到(这个结果)
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 广东气象干旱得到缓解
自去年9月以来,广东东江、韩江流域及粤东沿海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今年1—11月,降雨持续严重偏少。根据广东有关抗旱减灾工作的
“最抗冻”高铁!牡佳高铁开通运营
12月6日,沈阳至佳木斯高铁牡丹江至佳木斯段(以下简称: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牡丹江至佳木斯最快2小时10分钟可达。牡佳高铁位于黑龙江省
“中山造”1.5吨氢液化器核心装置出口加拿大
1月20日,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
深圳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5万件
近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知识产权...
深圳新能源车每日第二次停车免1小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新能...
贵金属交易哪个平台可靠?激石带你玩转贵金属投资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中山市坦洲镇努力恢复镇内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尽管处于交通管控之中,中山市坦洲...
《广东省主要河道名录》的发布实现了多个“首次”
日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
2021年韶关海关共计签发原产地证书4200份,金额2.2亿美元
近日,韶关乐昌市鸿宁五金制品有限...
第三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影响力暨公益慈善盛典开幕
1月19日,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
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共390名 广东省19名青年受到表彰
1月19日,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
深圳进出口规模已连续第14个月实现正增长
据深圳海关统计,2021年,深圳市货...
“爱心汇聚小鸟巢”将一份跨越400多公里的关爱送到湛江留守儿童心中
1月19日,由团广东省委、省少工委...
广珠铁路江门站—盐田港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助力“江门制造”走向全球
1月18日,广珠铁路江门站—盐田港...
高铁站为返乡旅客带来送口罩、送春联、打卡拍照等一系列活动
一二三,茄子!在南广高铁云浮东站...
惠河、粤赣高速在关键节点增设事故救援点和备勤点 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请戴好口罩,准备好健康码!请有序...
英德市油菜花悄然绽放 不少市民和珠三角游客前来打卡
深冬的英德市英红镇水头村委禾寨谢...
明阳智能在澳门成功发行2亿美元绿色债券
12月6日,广东中山市民营企业——...
急性暴发型重症心肌炎死亡率可达70% ECMO助高龄孕妇转危为安
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创...
女子执法队亮相韶关乳源 “柔性执法”引领文明新风向
大叔,您削完的甘蔗皮要及时清理!...
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成立 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户
12月7日,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