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雪如意”“雪游龙”……一听名字就觉得浓浓的冰雪氛围扑面而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在即,12个冬奥会竞赛场馆整装待发,3个冬奥村迎来四方宾朋,一切准备就绪,静待大幕拉开。
想身临其境一睹12个冬奥会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的风采吗?想看“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样子吗?想从空中眺望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精美造型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策划、拍摄、制作的“‘飞临’探秘北京2022年冬奥会”全景全维导览系统让这些愿望变成现实,普通观众也能“飞临”现场,了解冬奥场馆、感受冬奥氛围。整个北京冬奥会期间,经济日报记者将带您一起走进冬奥场馆,全方位感受中国冬奥场馆的精彩纷呈。
用手指轻触手机屏幕或轻点鼠标,就可以“进入”冬奥会比赛场馆,自由选取视角、放大细节、漫游场馆,了解各个区域的功能。冬奥会期间,即使不能亲临现场,坐在家中动动手指,也能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感受冬奥会的魅力。这样的体验,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社会各界对冬奥会竞赛场馆和冬奥村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日前,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策划、拍摄、制作的“‘飞临’探秘北京2022年冬奥会”全景全维导览系统正式上线,全方位、沉浸式展现冬奥场馆之美。
不同视角看场馆
在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历史上,以三维实景与全景导览相结合的奥运场馆展示案例,这是开创性的“第一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4名年轻人从2019年9月2日第一次踏勘拍摄,到2022年1月4日场馆闭环管理前的最后数据采集,180余架次无人机拍摄,29.16万张照片……他们前前后后用脚把场馆丈量了上百次。
经过492天的拍摄和制作,2022年1月4日,北京冬奥会场馆媒体中心全景导览系统上线运行,为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了解北京冬奥会各场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渠道,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视觉资料。日前,针对普通观众的“‘飞临’探秘北京2022年冬奥会”全景全维导览系统也已正式上线,为观众了解冬奥场馆、感受冬奥氛围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场景。
“导览系统可以通过手动拖拽或手指滑动,自主寻找角度、放大细节、体验场景,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实现从‘阅读’到‘进入’的体验升级。”团队负责人董家朋告诉记者,这一次的导览系统运用了全景融媒体技术,得益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对“全景+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2017年开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就开始探索全景影像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2019年策划制作的北京世园会全景式报道《全景体验“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20年10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团队获得了为冬奥会服务的机会。“我们想把最好的传播技术运用到冬奥场馆建设的展示中。能够有幸参与盛会,团队每个人都倾尽全力。”董家朋说。
见证中国速度
特殊的拍摄经历让团队成员见证了冬奥会场馆“成长”的足迹和最美的瞬间。
董家朋还记得2020年第一次到张家口赛区踏勘时的场景,“当时场馆所处的位置还是一片工地,根本分辨不出哪里是赛道,哪里是辅助设施”。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到场馆实地拍摄,“有时只是过了短短一两个星期,就能惊喜地发现,场馆设施跟上一次拍摄相比又完备了很多”。
董家朋现在仍会时不时地找出同一个场馆、同一个角度记录下的照片。“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眼看着这些场馆从无到有、从一砖一瓦到巍然耸立,那感觉太震撼了!”
“2020年11月,我去北京冬奥村拍摄时,建筑还是毛坯房,路面泥泞难走。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北京冬奥村相关负责人就告诉我们,冬奥村已基本完工,欢迎我们再去拍摄。”团队成员席田亮回忆:“这样的工作效率刷新了我对‘中国速度’的认知。”
“每一个场馆我们平均拍过10次,在每一次比对中,我们发现了它们最美的瞬间。”董家朋说。
2021年9月,团队成员李卓和董家朋一起到延庆赛区踏勘拍摄。“守了两天,天气状况不是多云就是阴雨,无人机无法起飞,直到第3天天气转晴,我们等到傍晚5点才得到飞行许可,在夕阳的余晖下,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在青山峭壁之上,金色的光辉自然地渲染了延庆冬奥村。”李卓说,照片记录下的那一刻变成了他心中的永恒瞬间。
呈现全景盛会
为了完美呈现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和冬奥村的风貌,制作团队遇到过不少“麻烦”。拍摄冬奥场馆很多时候需要在户外进行,有时温度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山谷里的大风能将机器掀翻。即便如此,席田亮工作时却很少戴帽子和手套。“相机是触屏的,戴上手套就不灵敏了;拍摄得听着7次快门的声音,戴帽子怕听不清。”席田亮说,参与冬奥会所带来的兴奋与自豪感,能打败所有恶劣的工作环境。
场馆导览系统的界面最终是以冬奥场馆插画形式呈现的,团队成员崔楠为此前前后后改过七八版设计图。她先要根据这些场馆的外形提取出最有特点的元素,再用纯手绘把它们表现出来。“比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由很多膜结构构成,这些膜结构是不规则的,手绘难度很大。为了让它更真实、更美观,只能逐个细抠。”崔楠说。
为了全景呈现冬奥会场馆,还需要大量技术踏勘和后期的全景漫游工作。“冬奥会场馆的赛场上、看台上有大量点位,每个点位还有很多方向的交互点,最多的一个场馆我制作了500多个交互点,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李卓告诉记者。
“12个冬奥会竞赛场馆,外加3个冬奥村,每一个面积都很大,光是熟悉这些场馆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董家朋介绍,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和前期踏勘情况推算,拍摄一个场馆最少需要3天,但是因为配合场馆建设进度和防疫要求等,最后留给一个场馆的拍摄时间只有1天。
制作团队绞尽脑汁想办法,查阅资料、技术调研,市面上没有现成设备,就自己动手改造。他们对多款电动云台和控制器进行搭配安装,一次又一次调试,终于将手动全景拍摄改造成自动全景拍摄,提高了拍摄效率,顺利完成了拍摄和制作任务。
“最终的成品已经远远超过了交付标准,我们的很多工作其实都是在自我加压,希望它能更好。”董家朋说,除了服务冬奥会,他们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成为记录北京冬奥会的珍贵资料。
标签:
明年珠海将安排专项资金3.5亿元 以更大力度办好“民生微实事”
12月22日,珠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珠海已推进民生微实事确定项目6865个,已完成6111个,切实解决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
河源东源、惠州惠城两地警方举办“团圆行动”认亲仪式
12月18日下午,时隔27年之后,老家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的朱先生夫妇,在河源东源、惠州惠城两地警方举办的团圆行动认亲仪式上,终于见到了他
全职主妇离婚后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12月20日,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下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近30年来一次重大调整。
康美药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进入执行阶段 受偿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我查过证券账户了,大概赔了68万,大部分是现金,还有一小部分股票。深圳的苏先生告诉记者,早晨突然接到通知赔款到账,真没想到(这个结果)
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 广东气象干旱得到缓解
自去年9月以来,广东东江、韩江流域及粤东沿海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今年1—11月,降雨持续严重偏少。根据广东有关抗旱减灾工作的
“最抗冻”高铁!牡佳高铁开通运营
12月6日,沈阳至佳木斯高铁牡丹江至佳木斯段(以下简称: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牡丹江至佳木斯最快2小时10分钟可达。牡佳高铁位于黑龙江省
仿生眼是什么 仿生眼睛可以帮助盲人恢复视力吗
仿生眼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历史。生...
心肌细胞培养成功了吗 心肌细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组织的基本细胞...
冬奥运动员吃什么?冬奥运动员餐饮注意事项介绍
供餐:400种食材,678道菜品作为吉...
东方财富: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82亿元89亿元
1月28日晚间,东方财富发布业绩预...
2021年底中国黄金ETF的总持仓量达到75.3吨的历史新高
1月28日,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
牛年惨淡收官 公募自购潮稳信心
1月28日,A股迎来牛年最后一个交易...
内地民营房企收缩投资 港资房企又“杀”回来了!
整个2021年为了拿地,我4次飞来上...
世茂披露第三则资产出售的信息 依然是一线城市核心资产
距首次发布资产出售公告刚好一周,...
美股上演“过山车”行情 标普500指数上涨2.43%
随着市场继续消化吸收企业财报及经...
仅有三分之一房企预告盈利 华夏幸福一年预亏接近400亿
1月28日晚间,31家房地产A股上市公...
滑雪破圈:入门即上瘾 每天1000元就能玩好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滑雪运动也已...
多家煤炭企业已对春节期间保持煤炭正常生产供应作出安排
冬季以来,国内能源增产保供政策持...
1月份十大牛股只有2只涨幅超过100% 翠微股份涨148.34%
2022年1月,A股持续走低,截至1月2...
留在南京过年的你想好去哪儿玩了吗?美丽乡村在等你
春节假期将至,留在南京过年的你,...
去年秦皇岛市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和政策性补贴5.87亿元
2021年,秦皇岛市锚定加快建设一流...
明阳智能在澳门成功发行2亿美元绿色债券
12月6日,广东中山市民营企业——...
急性暴发型重症心肌炎死亡率可达70% ECMO助高龄孕妇转危为安
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创...
女子执法队亮相韶关乳源 “柔性执法”引领文明新风向
大叔,您削完的甘蔗皮要及时清理!...
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成立 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户
12月7日,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