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觉良好乘组“摘星”凯旋
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昨天(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感觉良好”乘组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翟志刚成为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回家:返回舱直立姿态精准着陆
昨天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
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9时56分,茫茫大漠中的预定落区,一片尘土飞扬。返回舱以直立姿态成功精准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构成。返回过程中,飞船高度从距地面400公里逐渐下降,轨道舱率先与返回舱分离,随后发动机开机。
再入大气层前,推进舱也完成分离,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此时,返回舱距地面大约100公里,进入大气层时必须精确控制自身姿态。角度太小无法进入,角度过大,返回过程中会因速度过快而烧毁。
再入大气层是飞船返回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舱体要承受气动加热,舱外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航天员要承受再入过载、震动和噪声。同时,返回舱进入“黑障”阶段:舱体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高压的电离气体层——像剑鞘一样包裹在返回舱表面,隔绝返回舱与地面测控站之间的通信联络。虽然返回舱下落时宛如一颗“火流星”,但依靠舱体表面敷设的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热量,舱内能始终保持适宜温度。
在这段静默期,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的相控阵体制测量雷达“看破”在黑障区“隐身”的返回舱,持续开展跟踪测量,防止返回舱偏离预定的着陆区域。
“神舟十三号报告……”近5分钟的沉寂后,返回舱冲破“黑障”,通讯再次建立,翟志刚的声音沉着稳健。
返回舱高度继续下降,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依次打开。在降落伞的保护下,返回舱从每秒200米左右减速至每秒8米左右。着陆前的最后几米,返回舱智能计算高度、速度等信息,反推发动机在最佳时机点火“刹车”,速度降至每秒2米左右着陆,飞船内部的缓冲座椅也会为航天员提供落地保护。
露脸:“感觉良好”乘组顺利出舱
“北京,我是神舟十三号,我已安全着陆,返回舱正立,01感觉良好!”
“02感觉良好!”
“03感觉良好!”
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盐碱地、水域等10余种典型地形地貌。在神舟十二号返航任务中,东风着陆场首次由备份着陆场“变身”为主着陆场。
落地后,航天员们最早见到的一批地球人,是在东风着陆场待命的航天搜救人员。在此次任务中,小型搜索车、指挥调度车、医监医救车等新设备是首次投入使用。搜救力量由空中分队、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光电搜索分队、重装救援分队等14支队伍组成,实现“地空协同”,确保“舱落人到”。
9时许,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顺利开伞并抛掉了防热大底时,5架救援直升机开始收拢飞行,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前出搜索。
返回舱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警戒区建立、便携站架设、舱内无水肼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确认环境安全后,开舱手苏黎明熟练地平衡舱内外气压,紧握开舱手柄逆时针旋转140度,随后缓缓拉开舱门。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祝贺神舟十三号,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在北京迎接你们凯旋,北京见!”
抵京:“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指令长翟志刚的身影率先出现在舱门口。他的儿子在舷梯边等候,将手中的鲜花献给父亲,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王亚平的丈夫和女儿都来迎接她。小姑娘穿上了鲜艳的红裙子,怀抱鲜花走到妈妈身边,然后被爸爸抱起,投入妈妈的怀抱。见到女儿,笑容灿烂的王亚平眼角有些湿润。她接过鲜花,又从衣兜内掏出一颗“小星星”交到女儿的手里,兑现了“摘星星的妈妈”的承诺。
叶光富的妻子一袭红衣,手捧鲜花快步上前,用一个深情拥抱表达了自己的思念。
在医监医保人员的护送下,三人进入各自的医监医救车进行进一步检查。航天员数据采集、生活护理、换装等工作有序进行,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餐食物也在车内享用。
昨天下午,三名航天员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为了保护航天员的骨骼和肌肉,他们坐在特制椅上,依次被地面人员抬下舷梯。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三名航天员乘车前往航天员公寓,进入医学隔离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揭秘
1、首次应用快速返回技术
这次回家,神舟十三号首次应用了快速返回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航天员舒适性及任务实施效率。
2021年9月,在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中,飞船启动返程后为匹配最合适的返回时机,共在太空绕飞了11圈,随后精准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整个返回流程历时近17小时。
神舟十三号回家,通过提前设定相关返回程序、将各项安排或任务并行,进一步压缩标准动作间紧凑程度等操作,飞船绕飞次数大幅减少,仅用5圈就迅速锁定了返回的最佳“窗口期”。
回家的路程变短了,意味着每个飞控事件的间隔更加紧凑,对地面飞行控制工作和着陆场搜救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郭志介绍,为提高测控的可靠性,本次飞船返回及再入过程中新增了一颗中继卫星和一套地面雷达参试,测控数据源更加丰富、冗余性更强。
2、空间站垃圾打包带走
3月23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圆满完成“天宫课堂”第二课授课活动后,便开始为回家做准备了。
平时,在空间站内,三位航天员轮流担负准备一日三餐、收集废弃物、整理舱内环境等“家务活”。在轨工作半年,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自然是个不小的数目。以航天食品包装袋为例,“快递小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为航天员提供了超过120种营养丰富均衡的航天食品,以每位航天员每餐进食两包航天食品计算,产生的废弃包装袋就超过三千个。
在太空里当然也要“垃圾分类”,航天员产生的残余食品垃圾、卫生用品垃圾以及在轨实验产生的废弃物等,都必须收集分类,分别放置到指定位置。3月31日受控再入大气层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就担当了一次“垃圾清运工”的角色,将部分生活垃圾带入大气层,燃烧殆尽。
由于神舟十四号乘组不会即刻启程前往空间站,因此空间站会迎来短暂的“无人模式”,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地球前,将舱内环境恢复原状,盘点归类、打包“行李”、物归原位,保证物品不会飘浮滑落,并对舱内环境开展全面清洁维护,以控制空间站内的微生物滋长。
在太空中开展的科学实验样品、数据、记录材料等也被整理下传或带回地面。
3、回家前要“关好灯、锁好门”
回家前,航天员要“关好灯、锁好门”。首先做好空间站的临行状态设置,这项工作涉及电、水、气、通信等近五十项调整,保证空间站在执行无人任务期间,仍能向地面回传有效参数。在检查无误后,航天员关闭空间站各舱门,从天和核心舱返回神舟十三号飞船。
航天员回家前,自己也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举个例子,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远的中国空间站内生活,航天员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身体可能出现体液减少、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等现象。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似乎都“胖”了,就是由于失重导致的体液分布变化。为了减轻微重力环境的不良影响,航天员每天都要进行锻炼,返航前还开展了强化锻炼,为返回地面做好适应性调整。
重返地球的旅程充满着挑战,除了生理上的适应性准备外,“神十三”乘组还要检查返回舱各系统,确保正常工作,对返程的必要操作和应急预案更是要烂熟于心。
展望
中国空间站今年全面建成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中国空间站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面建成,将长期在轨运行10年以上。
近期,科研团队将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满足要求后,空间站将转入建造阶段——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构型,首次同时停靠两艘载人飞船,首次同时支持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
今年,中国空间站的任务环环相扣、高度耦合,航天器在轨对接与分离次数多,组合体状态复杂,管理难度大,舱段转位、大小臂组合工作、货物出舱等任务状态新。
“问天”“梦天”实验舱将在今年升空,在有人状态下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转位。实验舱中的实验柜以及舱外的暴露实验平台,能够支持空间生命、流体、空间材料、基础物理、燃烧等方向的科学实验研究。其中,“问天”实验舱预计开展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等十多项生命科学实验;“梦天”实验舱中将建立世界上首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有望成为太空中最精准的时间频率系统,数亿年误差小于1秒。
相关人物
“航天绣娘”织巨伞
降落伞产品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关键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关键控制环节多,从加工、包装到装配均为手工操作,质量要求极为严苛、不容有失。为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落地织就“安全伞”的,是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的“航天绣娘”。
“用心缝好每一针”,是付春慧给自己提的要求。1200平方米主伞上有96根径向带。在有限空间里,保证它们线迹松紧度一致、长度一致,付春慧反复研究加工方法、尝试不同缝纫方式。
“霞姐,帮我看下这个顶孔加强带缝纫形式符合要求吗”“霞姐,这个部位的设计和工艺描述怎么理解”……遇到困难时,大家都爱找“霞姐”——508所降落伞研制中心组长杨霞。杨霞主要负责神舟十三号降落伞工艺的编制,以及设计加工工艺流程、细化工序内容,制定生产阶段的产品保证控制措施,解决降落伞加工过程的技术难题。她说:“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我们有信心。”
“飞船返回的时候特别紧张,心里一直祈祷着一定要一切顺利,然后会想着现在是不是该弹盖儿了,该脱减速伞了,该转垂挂了……”508所神舟十三号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空投试验和总装负责人张亚婧激动不已,当所有动作顺利执行,返回舱成功着陆,她也长舒了一口气。
回顾
在轨六个月 航天员工作生活紧张充实
做得了科学实验,送得了春晚祝福,当得了科普教师,看了北京冬奥会,刷过剧,健了身……出差半年,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过得有滋有味儿,工作、生活紧张而充实。
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先后于2021年11月7日、2021年12月26日两次成功出舱,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全景相机C抬升、舱外作业点脚限位器安装及相关工效验证、携物转移验证等任务,并进一步验证了核心舱气闸舱、舱外服、机械臂的功能性能,进一步考核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舱内外航天员协同以及天地协同能力。
在轨期间,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在中国空间站开展。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建立了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了失重条件下的心肌细胞“钙信号闪烁”过程,完成了国际上首次皮肤干细胞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悬浮培养实验。
三名航天员当“太空教师”,在空间站开展了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浮力消失、水膜“开花”“点水成冰”等一系列奇妙的太空实验,是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2022年的春节,是中国人在太空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三位航天员换上了喜庆的中国传统服装,舱内贴上对联、挂起福字,还通过视频给中华儿女送上新年祝福。
太空日常,航天员用特制的“浴帽”揉搓洗头,刷完牙后直接将太空牙膏吞下,使用残渣收集器“理发”。航天员还可以通过拉力带、跑步机、自行车等设备健身,定期在轨进行B超、五官检查等体检。通过天链中继卫星,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实现天地双向视频通话,“网速”与地面的5G速率相当。闲暇之余,他们在空间站里还收看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直播。
标签:
天津经开区打造智慧停车场 助力缔造美丽“滨城”
日前,经开区首批6个智慧停车场在于家堡金融区正式投入运营,将提供1000余个停车位,不仅为周边企业职工提供更加便利、智慧化停车服务,还
东疆边检站在广西支教的民警为小学生们送去安全教育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东疆边检站在广西支教的民警为小学生们送去安全教育。而在东疆辖区,东疆边检站推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进校园
天津食品集团冷链物流一期项目在东疆开工
4月13日,天津食品集团全资二级子公司——天津食品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一期项目在东疆开工。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东疆冷链物...
武清区将重点清理蚊蝇孳生地和卫生死角 有效预防虫媒传染病
随着气温升高,蚊蝇等进入活动繁殖高峰期。为降低蚊蝇密度,有效预防虫媒传染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近日,武清区爱卫办联合疾控部门和镇街
家门口添了“白色新设施”——“能源管家”智慧充电站
近日,位于生态城力高小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发现白色新设施——生态城能源管家智慧充电站。这批智慧充电桩不仅可以自动检测电动车电池功率...
河北省加快数据孪生感知系统落地见效 构建高速公路统一指挥体系
从日前召开的河北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将牢牢把握五场硬仗、两项攻坚任务和十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今年道路交通
广州共有200个法庭满足互联网开庭需求
现在开庭!请确保网络畅通……4月12...
广州交警已查处机动车驾驶人开车接打手机13200多宗
4月14日,笔者从广州市公安交警部...
广东:到2025年建设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万平方米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广...
深圳莲花小学分批错峰返校
4月14日,深圳莲花小学迎来1—3年...
簕竹镇拓宽“村企融合”道路 共享发展红利
望着云秋坑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云...
广东: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
十四五时期,是广东全力推进能源高...
广东: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人次达1.8亿
近日,《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
英德市连江口上营建筑用花岗岩矿被谁买了
日前,英德市连江口上营建筑用花岗...
明前茶是什么 2022英德红茶头采节什么时候举行
春风梳岸柳,花下喝新茶。眼下正是...
调整线上交易限额的都有哪些银行?光大银行单笔限额是多少?
4月12日,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
南京: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等恢复日常医疗服务
记者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根据...
跳绳大军日益庞大 新手跳绳装备要花多少钱
因为花费少、容易上手,普及率高,...
“共享用工”模式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订单量增长了30%,员工却少了10%,...
来宁货车司机需要提前预约吗 “宁畅运”升级了吗
好了?我可以走了?是的,请带好您的...
增开2个收费通道 南京二桥收费站拥堵情况有所缓解
我每天送小孩上学,从二桥开车到迈...
做大“美丽经济”!承德市各类型民宿共计280家
全市948个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通力...
承德市兴隆县目前有988名大学生有返乡意愿
今年以来,兴隆县组织摸排登记本土...
6个项目获得保定“揭榜挂帅”专项资金支持
自去年9月实施揭榜挂帅机制以来,9...
广东:消防车通道纳入农村基建
3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