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正文

他是怎么把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好牌打成今天这副样子的?

冰桶挑战作假,高调做慈善被揭诈捐,陈光标是怎么走上"中国首骗"之路的?

要说起中国企业家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不外乎就是他了。

虽然他的头衔多的数不胜数,全国首善,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全国道德模范,但另一方面,“玻璃大王”曹德旺却直言,他一点都不懂慈善,金星也在《金星秀》中称他为四大怪,舔光盘,戴绿帽卖空气,晒钞票。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成为一个墙倒众人推的“慈善明星”,他是怎么把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好牌打成今天这副样子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个人物就是陈光标。

1968年,在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一个农民家庭,陈光标出生了,他的出生对整个家庭来说,带来不是欣喜,而是愁苦,因为天岗湖乡向来以贫困闻名。陈光标从出生起就没有吃过饱饭,直到两岁那年,哥哥和姐姐的先后饿死才让陈光标碗里的稀饭多了一些,于是活下去就成了陈光标最大的梦想。

10岁时,陈光标为了凑够1块8毛钱的学费,意外的展现出了自己的商业天赋,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然后运到1.5公里的集镇上去卖。在当时别人的营销方式还停留在一分钱一碗的生意经中,陈光标就开始了差异化经营,打出一分钱随便喝的噱头,一个中午陈光标赚到了两三毛钱,在当时的年代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资。

等到十七岁那年暑假,陈光标的野心变大了,他不再沉溺于所谓的“蝇头小利”,开始做起了贩粮买卖,用拖拉机先收来粮食然后自己运到到县城去卖,一次300多元钱的利润。暑假结束后,陈光标攒够了两万元钱,摇身一变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1985年,“少年万元户”陈光标带着全家的期望考入了南京中医学院,离开了故乡。大学结束后的陈光标被分到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每月几百块钱,两三个人挤在集体宿舍里,在外人看来这明明是既体面又稳定的一个工作,可对陈光标来说却“有种被囚禁的感觉”。

显然曾经做过老板,尝到一日斗金滋味的陈光标适应不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生活,他断然离职,“扑通”下海。

本以为自己会有一番大作为的陈光标高估了自己,市场风云多变,岂是他一个刚出茅庐的矛头小子就能摸清的。所以他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从南京的新街口到夫子庙走两圈,然后回到租来的地下室倒头便睡。这种生活状态陈光标持续了一年多,直到那次转机的来临。

1995年的夏天,当陈光标在南京的街头晃荡时,他在市场上发现了商机耳穴疾病探测仪,这个看似小巧的东西只需把两个电极放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各个部位的疾病。过学医出身的陈光标敏锐的觉察到如果能拿出直观的探测结果,可能会另有一番天地。

第二天,显示器上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就行。”拿到成品后的陈光标给这个他便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3000元钱,找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们,他希望“安装上显示器,输入生理图像,患者能在带了显示屏的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机”。

但是把所有家当投到到“跨世纪家庭CT机”的陈光标,身无分文了,他只能退掉出租房,用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细席,然后抱着样机随地摆起了地摊,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的入账200多元,两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了1万多元。

这是陈光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接着他正式投产了“跨世纪家庭CT机”,成功打响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炮。1997年,陈光标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当时保健品随处可见,仪器的功效被吹的天花乱坠的背景下,抓住风口的陈光标把几百元成本 “跨世纪家庭CT机”炒到了8000多元。并且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他的第一桶金已经轻轻松松地达到1000多万元。

成本的低廉,售价的高昂,让陈光标尝到了暴利的甜头,1998年,陈光标又找到了自己的下一个猎物,泰安盛产的灵芝,200一公斤的低廉价格,让陈志标目眩神迷,为了让灵芝获得前所未有的高价,他决定把灵芝磨成粉,制成胶囊。

奔赴上海,买下选6台胶囊生产机,继而把灵芝成功制成胶囊,在加上广告推销的加持,胶囊的销量水涨船高,售价一度飙到2000多元。

这时候陈光标的身价已经高达5000万,但他还不到30岁。 如果就此,陈光标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企业,可能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但陈光标就是陈光标,他的野心从来没有变过。

2008年五月,一场令全国人民胆战心惊的地震发生了,陈光标在第一时间内向灾区捐献2000多万人民币,并亲自赶到汶川下场救人,这英勇无畏的举动使得陈光标一夜成名,年底他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并当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

在这之后外界甚至有传言说道,因为陈光标在地震后的爆炸性慈善行为,政府在当年也就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拆除项目都给了他,不知不觉陈光标的财富在各方涌来的赞誉中又上了一个台阶。

名利双收,这对于首次试水的陈光标是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接下来他要做的只不过是继续巩固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花钱登广告宣示钓鱼岛主权,包下纽约时报半版广告,呼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可在如此高调的行为背后,陈光标收获的不只是崇拜和夸奖,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不少人怀疑陈光标频繁做慈善的背后,只不过是为了炒作。2011年,陈光标宣布死后捐出全部个人财产,成为中国富豪当中第一个裸捐的人,并同时宣称自己高调慈善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家投入到慈善事业。

媒体簇拥,众人追捧,陈光标享受着所有曝光带给他的红利,并在这种光环中怡然自得,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2011年,媒体开始了对陈光标的第一次曝光。《中国经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并称其捐款数亿为假,实则“不过几百万”;《南方都市报》则称“其扑朔迷离的公司业绩及巨额善款来源,一直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记者指出2010年1月13日陈光标称通过中国人权基金会向海地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但在我国并无“中国人权基金会”这个组织,只有“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但根据该基金会所讲,他们并没有收到陈光标所委托的任何捐款。

而陈光标所声称向中国青年基金会捐赠800万元,也是同样的套路,“中国青年基金会”并不存在,我国有的只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但两家基金会都明确表示未曾收到过陈光标的800万元捐赠。

标签: 好牌 创建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