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各地行动早、准备足,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多头发力,加强农机农资供应监管;发挥体系优势,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力争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这场开年关键一战。
立春第二天,北方飘起了飞飞扬扬的瑞雪,把地浇了个透。而在南方广袤的田野中,露头不久的越冬麦苗也在碎雪和春雨中吸纳着营养。安徽省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种粮大户关明和说:“春水贵如油,我们经营的涛城镇爱苗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300亩,必须抓紧,面对疫情,农时绝不能误。”一开春,他就忙着油菜和小麦的田间管理,准备好农药、农机具和水稻种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夏粮产量超过全年的1/5,夏油产量超过全年2/5。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这场开年关键一战,粮食再夺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就有了坚实基础。
抓牢粮食生产,主产区冬小麦、油菜优质苗比例分别为83.4%和83.3%
“粮食生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今年特殊年份,这根弦必须要绷得更紧。”面对春耕大忙的时节到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这样说。
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保障粮农收入,就能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脱贫攻坚才能稳固,全面小康才能有好成色。
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积极因素较多,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年景。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中央财政持续支持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我国保持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总体稳定,农机购置补贴有所增加,为充分调动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一手抓粮食,一手抓蔬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保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至关重要。政策扶持蔬菜生产力度不减,当前,蔬菜面积和产量都略有增加,供应量总体充足。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1.7亿吨,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左右。预计2月份气温总体偏高,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蔬菜生产将逐步进入旺季。
生产基础好,土壤墒情好。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3.32亿亩,持平略减;冬油菜面积9200多万亩,增加270万亩。总体看,苗情长势较好,品种结构继续优化。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3.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主产区油菜一、二类苗比例83.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去年11月中下旬到今年1月初,全国出现多次雨雪天气,范围广、雨量大,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麦田旱情基本解除,为安全越冬和春季田管创造了良好条件。
春节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化指导服务。各地迅速行动,提早安排春耕备耕所需化肥、种子等农资的调剂和供应,各项春耕备耕工作做得早、做得实。
预计今年杂交玉米可供种16.4亿公斤,需种10.6亿公斤。杂交稻可供种4亿公斤,需种2.1亿公斤。大豆可供种5.75亿公斤,需种5亿公斤。棉花可供种1.8亿公斤,需种0.96亿公斤。农药化肥供应量总体有保障,农机投入足。预计全国可投入各类农机具2200万多台(套),粮油作物机耕率、机播率分别超过90%和55%。
狠抓春管重点落实,切实推动关键措施落地
“去年的草地贪夜蛾就很闹心,好在我们有效防控,今年什么情况还不好说。”河北省宁晋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梁建辉表示。
事实上,今年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确面临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定殖,暴发成灾的几率增大。据气象部门预测,春耕期间我国局部气温波动幅度大,部分小麦产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倒春寒”发生几率较大。另外,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生产效益,也还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正视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难处,就是抓住了春耕备耕的七寸。潘文博说:“春季田管事关夏粮夏油收成,要突出关键环节,狠抓春管重点落实,切实抓好重点措施落地。”
抓防灾减灾,防止连线成片。
去年,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局部出现秋冬连旱,给部分地区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今年区域性、极端性天气发生几率较高,要做好应对准备,科学防灾减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持续性灾害,重点抓好防寒防冻和抗涝抗旱。提前做好防低温各项准备,降低冻害发生风险,减轻苗损。
抓控旺提弱,促进长势均衡。
目前,各地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但局部地区苗情有分化趋势。一些早播麦田出现旺长,群体过大。部分地区小麦因干旱播期推迟,长势偏弱。要及早采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抓好控旺防倒和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适宜、未出现脱肥的田块,适当推迟肥水施用时间,调节分蘖,构建合理群体。对旺长麦田开展统一机械镇压,防止后期倒伏。对个体偏弱、群体不足的晚播麦,要抓住气温回升有利时机,早施返青肥,早浇返青水,促进早分蘖、多分蘖。
抓病虫监测,实现综合防治。
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病虫害将逐步进入高发期,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落实好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措施。特别是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小麦主产区,要抓好条锈病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还要搞好抽穗扬花期赤霉病药剂预防,防止大面积流行。
抓指导服务,推动技术落槌。
当前,正值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要广泛动员,全面开展农业科技指导服务,推进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根据作物长势、资源环境、气象条件等情况,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增加技术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抓实统筹谋划,保障农资供应,发挥体系优势
农谚说,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韩长赋表示:“春播事关早稻、秋粮两季收成,占全年粮食生产比重大,涉及区域广、作物种类多,要抓实统筹谋划,做到投入不减,劲头不松。”
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
当前,要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优化考核指标,严格评分标准,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激励主产省提高产能,非主产省提高自给率。为此,需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还要统筹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释放积极信号。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建设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遴选推广一批全程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大规模建设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引领提升生产水平。
多头发力,加强农机农资供应监管。
搞好春耕备耕,保障农资供应是基础。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资调剂调运,畅通运输渠道,确保农资能进村入店,保障春耕生产需要。要切实加强农资储备调运监管,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耕得及时。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需要狠抓投入品监管,持续开展农资打假,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还要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搞好生产托管、农机跨区作业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提升春耕生产效率。
发挥体系优势,加快技术集成推广。
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新技术推广应有的体系优势,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种粮效益。潘文博表示,要大力推广耕地轮作休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以及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机播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高效植保等新装备、新技术,集成推广全程机械化精准化技术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
标签: 春耕备耕
医保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一样吗?广东省医保局作了权威解读
根据日前发布的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广东将逐步统一全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下称职工医保)缴费年
上半年“粤贸全球”广东线上展览平台助6307家企业线上“出海”
签约投资和购销项目17个,金额近140亿元,涵盖医疗保健、智能家电、特色食品等多个领域……7月11日,第二十八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
粤巩固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 未来5年将新增375万个中小学公办学位
7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就广东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双减之下的校外培训治理、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幼儿园学位保障等热
爱心人士积极响应 广州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善款逐年递增
12日,广州202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委礼堂举行。据统计,启动仪式上,各区、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
广东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近日,《广东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印发,并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首次在省级层面对全省12345热线统一
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创亚洲最大直驱海上风电机组的纪录
近日,亚洲首台11兆瓦(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完成吊装。去年9月,该机组在广东省内最大的智慧能源项目、上海电气风电集团首个工业园区
地租十年间上涨三倍 种粮大户的地租成本几乎逼近直接种粮的成本
在农村流转土地种粮超过十年的王汉...
十部门:拓展国际市场 推动传统工艺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6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
七国集团峰会后 意大利总理表示欧盟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的进程加快
当地时间6月28日,意大利总理德拉...
巴西石油公司拟出售炼油厂 放弃了约占全国炼油能力50%的份额
巴西石油公司当地时间6月27日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