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洛阳日报3月4日消息,3月1日,从在郑州举行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纱厂西路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原来推测装在青铜壶中的千年“美酒”不是酒,而是“仙药”。

西汉大墓出土的青铜壶及壶内液体 记者 张怡熙 摄
去年10月初,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在纱厂西路发现一大型西汉空心砖大墓,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等级较高,有不少填补省内考古空白。其中,在一件高50厘米、腹部最大直径34厘米的青铜壶中,保存了近3500毫升重约7斤的液体,被初步判断为西汉“美酒”,引发热议。
这些液体到底是不是“美酒”?为确定该青铜壶内液体是什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合作,对该青铜壶中的上清液和下层沉淀进行了取样。
“经过科学检测,该青铜壶中的液体为矾石水,是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和明矾石的水溶液,是古人用的一种‘仙药’。”该项目发掘负责人潘付生介绍。
西汉时期,汉武帝对于长生不老很迷恋,曾用重金派人炼制长生不老药。在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水法专著《三十六水法》中,就有“取矾石一斤,无胆而马齿者,纳青竹筒中,薄削筒表。以硝石四两覆荐上下,深固其口,纳华池中,三十日成水”的明确记载。
“这是古人用硝石和矾石制‘仙水’的流程。”潘付生介绍,我国古代炼丹术有水法与火法两种形式。水法最初用于饮服成仙,后来用于炼丹。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这些液体,是首次确定了的古人用水法制作的“仙药”,为研究古人的升仙思想和升仙途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此外,墓主人身份也有了定论。通过该大墓与西侧紧邻的一空心砖墓的关系,以及西侧空心砖墓出土的双面印文为“耿大印”“耿少翁印”的铜印,判断两个墓为耿姓家庭墓葬。
标签: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