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在网络上吐槽,陪娃写作业现场充满了“血雨腥风”。的确,对于持“孩子事无小事”观念的中国家长来说,找到陪娃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既迫在眉睫又意义非凡。
每次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陪娃写作业的视频,河北石家庄的年轻妈妈小静都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气到笑,笑到哭,每次都是一场‘战争’。”小静说,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后,写作业就成了全家人的心病。“每个人都试过了,哄着、逼着、求着,可是还是什么改变都没有。”
小静的育儿遭遇并不是个案。看看火爆的短视频平台哪类视频让人又好气又好笑?陪娃写作业当属其一。有人专门在平台上开设账号,分享父母陪娃写作业的“有趣”瞬间,收获了近200万粉丝,近2000万点赞。
而对于现实中的许多像小静一样的父母而言,陪娃写作业绝不是能够一笑了之的小事。近日就有报道称,江苏常州一对小夫妻因为孩子写作业发生分歧,最后竟大打出手,妻子被打成重伤二级。
有家长在网络上吐槽,陪娃写作业充满了“血雨腥风”。对于持“孩子事无小事”观念的中国家长来说,找到陪娃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既迫在眉睫又意义非凡。
我气哭了,而他却依旧不改
对于小静来说,每一次陪儿子写作业都是一次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这几乎从儿子升入小学就开始了。
“刚升入小学,儿子做作业就磕磕绊绊,每次都得大人催着写作业,如果没人盯着,作业肯定就完不成。”
感到“危机”的小静特地辞职,在家料理家人饮食起居、辅导孩子功课,但在做作业这件事上,儿子依旧不让她有丝毫心安。看着儿子作业写得一塌糊涂,成绩一落千丈,小静当着儿子面哭了好几次,“看着我哭了好几次,他都是无动于衷,让人很绝望。”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份调查,84.0%的受访家长平时会因陪孩子写作业头疼,其中24.4%的受访家长表示非常头疼,只有16.0%的受访家长表示“非常愉快”。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后、“童书育儿法”创始人陈苗苗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陪娃写作业产生矛盾的过程可以总结为:孩子写作业拖沓、家长催促无效、孩子嫌烦、家长情绪失控。
陈苗苗认为,孩子写作业拖沓与家庭教育从早期就不重视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关。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应从学前期开始培养,如果父母“包办”代替太多,到小学需要孩子展示出较强的自控力、时间管理能力,拖沓的毛病就会凸显出来。
“家长误以为催促、监视、批评就会让孩子重视作业,其实恰恰相反,能激发孩子写作业的动力更多的是对学习的好奇心。”陈苗苗说,家长的情绪失控问题更多出在家庭教育的“恐慌心理”和“功利化教育观”上,“当孩子面对‘牛娃’挑战不能全力以赴的时候,最后一根稻草就会压垮妈妈们的情绪。”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近年来,陪娃写作业不仅让许多父母心力交瘁,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家庭矛盾。甚至有人哭诉:现在最怕的不是上班辛苦,而是要回家教娃写作业。
然而,有人陪娃写作业心力交瘁,也有人陪娃写作业生活变得充实励志,甚至考上了教师资格证。此前有媒体报道,河南济源41岁的宝爸马超在给俩娃辅导作业的同时,拿到了初中化学、初中物理两个科目的教师资格证。
“我们主张高效的亲子陪伴,但是要讲究陪伴的时间和作用。”在北京市东城区鸿睿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李萌看来,与主张一味地陪孩子写作业相比,她更主张与孩子共同学习,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对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陪孩子写作业会让孩子养成过度依赖的习惯,这样的案例我们见过很多,的确造成了比较多的家庭教育矛盾。”
如今,李萌所在的研究中心正在做共建学习型家庭主题的家长课堂,就是想培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她认为,在家庭中,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应该放下手机和遥控器,在孩子身边看书或进行工作,让孩子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作用。“这种陪伴才是高效的陪伴。但这并不等同于对孩子的学习不予以任何的帮助。”
培养育儿共识,爸爸妈妈都不能缺席
在与很多家长交流过后,北京市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教师卢艳平发现,许多孩子在学校表现得积极认真,但回到家庭就开始“放纵”自己,尤其在做作业的问题上,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这时就需要家长找到正确辅导孩子写作业,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教育方法,应该说,要既有陪伴又有引导,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在卢艳平看来,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而这两者的养成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于一个好习惯的坚持,更多是家长的坚持,家长能够坚持下来的成果就是,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家长不用再紧盯,孩子的自主性又会提升,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陈苗苗注意到,爸爸们在参与家庭教育上还不够。“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爸爸在陪娃中的独特作用。比如父陪有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独立勇敢等个性品质的形成、性别角色的发展等。”陈苗苗说,这些作用对孩子智力因素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帮助,“这就需要爸爸们在教育问题上不能缺席。”
“父母甚至隔代父母都需共同更新家庭教育知识与理念,使家庭教育方法能够统一。”李萌表示,家庭成员只有达成了家庭教育观念上的一致,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孩子成长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
“陪伴孩子时间长,并不代表陪伴质量高。”陈苗苗建议,家长们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效应,做更专业的父母,高质量地陪伴孩子。(韩亚聪)
标签: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