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6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在活动现场,伴随着两位身着古装的女子轻盈有节奏地敲击,编钟和编磬发出了《茉莉花》《女儿情》的悠扬乐声,身处此地,仿佛穿越千百年。当得知这些乐器是邢瓷所制后,现场观众更是感叹连连。
常年闷头钻研的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并不善言谈,但说起邢瓷,他就像换了一个人。“邢瓷以产地在邢州而得名,即今河北省邢台市。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祥地,邢瓷创烧于北齐,发展于隋代,兴盛于唐代,衰落于宋代,造型优美,朴实大方,线条饱满,釉色银白恬静,结束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唐代陶瓷南青北白的发展格局,为后世各种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可惜邢窑于宋代渐趋衰落,元代以后烧制技艺失传,实体窑址也很长时间没被发现,邢瓷的烧制技艺成了一个谜。”他介绍。
1980年,邢台市临城县发现3处窑址,出土了胎釉洁白的细白瓷,邢窑窑址的历史谜团终于解开。随后临城县成立了邢瓷恢复研制小组,张志忠便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
“邢瓷有此名,肯定与邢台这一方水土有直接关系。作为邢台人,恢复邢窑,我当仁不让。”张志忠说。但是,复烧瓷器非常困难,对于瓷土选择、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等主要环节当代人几乎一无所知。为了找到原料,张志忠与技术组的同事背着铁锹,历时两个月终于在石城、牟村、祁村等地找到了所需的红砂石等;为了学拉坯,他只身南下景德镇拜师,苦练拉坯技术。经过上百次试验,他和同事们在1986年底终于成功复烧邢窑白瓷,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认为“基本接近唐代邢瓷的艺术水平”。
邢瓷复烧成功后的20余年,对张志忠而言是孤独而艰辛的,那时大部分人都已止步,他却仍坚持探索烧制邢瓷。张志忠深知,要重振邢瓷雄风,就不能仅将其静置在博物馆中,要有新的邢瓷作品,让邢瓷重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经过一番思考,他于2012年来到邢台学院,将邢瓷烧制技艺这门传统手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开设邢瓷研究课程,创办邢窑陶瓷艺术实验室,让邢瓷烧制技艺在高校内传承。
在张志忠看来,邢瓷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应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因此不能仅限于对原有器物的单纯复制,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烧制技艺、把握造型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具备当下时代元素、属于当代邢瓷人的新作品。
近年来,张志忠的邢瓷新作《一代天骄》《海韵》《星雨》等不断问世,屡获殊荣。此次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编钟、编磬是邢瓷乐器的一部分,目前成功烧制的邢瓷乐器共10种,包括编钟1套24个、编磬1套25个、编管1套24个、瓷瓯1套、瓷鼓3个、瓷二胡4把、瓷笛2支、瓷埙2个、瓷葫芦丝1个、瓷箫1个,常演奏的曲目有《但愿人长久》《红颜劫》《女儿情》《茉莉花》,以及原创音乐《邢襄情丝》。
尤其令张志忠感到欣喜的是,现今,邢台市境内注册生产邢瓷艺术品的企业已有六七家,“这是邢瓷被社会所认可的一个标志,是其再次走向辉煌的星星之火”。(孟贵成)
标签: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