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间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约而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调房、冰西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在古代,夏至其实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诗经》里有“年丰多黍”的句子,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来祈求丰收。辽代时,女子之间还会互赠扇子与香囊。
夏至原本是个节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
过去,古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民俗学专家高巍说,在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夏至雨点值千金”说明了此时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人们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皇帝则会“祭地”祈求丰年。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便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另外,民俗学专家王娟说,夏至时很多农作物已经开始收获了,所以还会举祭祀谷神的仪式,表示答谢。
古人怎么过夏至?放假、尝黍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古时食俗。《吕氏春秋》记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
此外,《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除了各种时令小吃,高巍说,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随着端午节的出现,很多‘夏至’习俗被挪到端午,比如,夏至时辽代女子之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这一习惯延续很久,后来便不存在了。”高巍称。
“冬至馄饨夏至面” 饮食养生宜清淡
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防暑降温之外,大家也会在饮食上做出一些调整。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在江南一带很多地区,“夏至吃面”是一项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令人馋涎欲滴。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尽情享用生菜、凉面了,新面上市既可以尝鲜,又能吃点生冷食物降火开胃。夏至时,街头巷尾的面馆人气颇旺,各种面条都很受欢迎。
夏至时,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高巍表示,天气炎热时,饮食也应当适当清淡一些,避免脾胃负担过重,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或者冬瓜汤,消暑降温。(上官云)
标签: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