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绣手机壳

苗绣笔记本
6月20日,由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等主办的“苗疆故事的美丽与坚守”展览在中国传媒大学开幕。31件来自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苗族珍贵绣片,装裱在画框中,再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解读,吸引了一批批观众驻足观看。而由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和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苗绣系列文创,更是获得无数观众的青睐。“既精美又有文化内涵,价格不贵,值得也可以拥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王裕宁拿着一款笔记本表示。
刺绣中的苗族哲学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苗绣主题博物馆,系统收藏展示了苗装苗绣。馆内藏品是我国收藏家、“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曾宪阳与其女曾丽两代人历经40多年对苗族服饰收藏、整理及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苗族刺绣服饰、银饰精品、生活器物等。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曾丽说,苗族人把蝴蝶视为先祖的母亲。“苗绣表达的不是实物,而是一个个符号,比如蝴蝶纹样看起来是女性的模样,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母爱、护佑。”曾丽说。
这种哲学表达普遍出现在苗绣中,比如钱币纹代表着生命之门;阴阳鱼纹、“卍”字纹表示万事万物阴阳相合,在时间长河中轮回旋转,这些都是苗族祖先对天地、宇宙的认知,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生智慧。“苗绣是符号叠加起来的艺术,是用刺绣表达的哲学体系,蕴含着人类的基因密码。”曾丽表示。
与苏绣、蜀绣等其他门类的刺绣相比,苗绣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曾丽介绍,苗族的祖先战败后归至深山,为了辨认族群,服饰款式和纹样便成了血脉宗族的世代约定,不可以改变。苗族有上百个支系,刺绣便是各支系的图腾。绣娘们耗时三至五年缝制一套节日盛装,一个绣娘一生只能做两套盛装,最好的年华都用在刺绣上。正因为如此严谨繁复,苗族服饰文化才得以完整保留。“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来说,刺绣便承载了其文化的厚重内涵及祖先留下来的智慧。”曾丽说。
赋予苗绣新的生命力
纹样丰富多彩、造型简洁淳朴、颜色美轮美奂……收藏和研究苗绣多年,曾丽越来越被其吸引。但苗绣传承人的流失和受外来影响而异化让她备感焦虑。“很多技艺高超的绣娘去城市打工;纹样如此重要,这些年竟然出现了流行动漫角色。”如何传承并让苗绣在当代焕发光彩,是曾丽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曾丽结识了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创部总监韩莎莎。韩莎莎对苗绣关注多年,被蕴藏其中的特有文化底蕴打动,对苗绣传承中面临的问题也深感担忧。“苗绣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深入了解之后,对其产生一种责任感。”韩莎莎说。在深入交流和探讨后,韩莎莎和曾丽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推出苗绣文创产品的构想。
在韩莎莎看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要尊重、敬畏文化传统,并在产品设计中准确把握核心要素,传承文化内蕴。韩莎莎的文创理念在其文创产品中得到落实。“绝色·天禄”“惊鸿·溯源”苗绣笔记本,以蝴蝶妈妈和苗龙纹样作为主题,鲜活饱满的色彩和浮雕板起鼓工艺产生的立体刺绣效果,彰显了民族的热情与生命力。“云荒·神兽”系列手机壳运用了苗绣中最经典的红色和蓝色,其彩绘立体浮雕工艺还原了刺绣的质感。“万物有灵”便携本套装、彩绘鼠标垫等都在严格遵守刺绣纹样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解码。
在“守正”的同时,苗绣系列文创还进行了适当的“创新”,寻找到古老和现代的结合点。韩莎莎介绍,现代化转化和时尚化处理使苗绣更加贴合年轻人的审美,比如将绣片上原来的暗红色纹样改成大红色,再如将苗龙化身万物,形象很“萌萌哒”,并结合消费者心理,搭配了一些时尚的话语。
“通过文创赋予苗绣新的生命力,让年轻人关注它、愿意探究它,发现它的好,加入传承队伍中。”韩莎莎表示,苗疆故事是一个巨大的IP素材库,其中的绣片、蜡染等都可以作为再创造的元素,以不同的物件为载体,融入现代生活。
整合链条,让文创产品“落地”
好的文创产品做出来后,如何在销售上打胜仗,是目前博物馆文创面临的最大问题。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全国500多家合作书店,将笔记本、鼠标垫等产品投放其中售卖。“虽然面临各种问题,如很多书店不知道文创产品怎么陈列,需要手把手教,但整体销售量很可观。通过这种渠道,苗绣走进了千家万户。”韩莎莎说。
韩莎莎介绍,苗绣系列中香囊、扇子等产品,要切入旅游市场。“市场调查发现,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产品大多实用性差且缺乏地方特色,所以我们与贵州省文旅部门达成合作,开拓旅游市场的销售渠道。”韩莎莎介绍,比如,计划让当地绣娘做产品代理,既可以扩展销路,又可以反哺当地的百姓。
韩莎莎说,文创产品开发很复杂,结合了设计、品牌、生产、供应链等环节,需要高效整合链条。在产品开发上,必须做到品类多、更新快,且单价不能比同类产品高出太多。其次,文创产品开发出来,一定要配合渠道销售。“文创要回到产品本身,创意是加持,是锦上添花,必须调研消费者心理和市场,同时要有销售策略,才能让文创真正成为产品。”韩莎莎说。(李佳霖)
标签: 贵阳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