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大幕,金爵奖各项奖项依次揭晓。十天里,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展映影片511部,放映场次1745场,观众达460184人次。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既是对过去一年来行业发展的总结交流,也是对未来行业走向的预测和展望。不论是各类论坛上业内专家的发言,还是各家公司发布的全新片单,都可窥见中国电影市场接下来的趋势。青年君掐指一算,今年下半年,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主旋律影片以及展现对未来美好想象的科幻片,或将成为热门的类型。

主旋律题材电影受关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批主旋律题材商业大片在本届上海电影节受到关注。
已经在主旋律商业大片率先试水成功的博纳影业,宣布今年将重磅打造“中国骄傲三部曲”,推出《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三部大片。
《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展现消防员真实救火工作,该片由陈国辉导演,黄晓明、杜江、谭卓领衔主演,杨紫、欧豪特别出演,将于今年8月1日建军节上映。该片是首部大规模聚焦中国消防官兵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值得关注。
《决胜时刻》则定档9月12日中秋档,这是博纳影业继《建军大业》后推出的又一部史诗情怀大片,由黄建新监制,宁海强导演,何冀平编剧,演员阵容既有老戏骨唐国强、刘劲、张涵予、濮存昕,也有年轻演员黄景瑜、王丽坤。
《中国机长》则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应对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应对,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该片由刘伟强导演,张涵予饰演英雄机长。
此外,吴京、章子怡主演的《攀登者》聚焦的是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介绍:“《攀登者》是目前已经拍摄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登山队两次登上珠峰的经历,反映了中国人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
李少红新片《解放了》把背景放在平津战役,透过对战争中小人物生存状态和细腻情感的塑造,将观众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中。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表示:“中影将会推出回顾革命历史的‘大题材’作品,如《百万雄师》以及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团队联合创作的《太阳升起的时刻》等。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影片虽然旨在反映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但视角都是从革命历史中的小人物、小事件着手切入,真挚感人。”
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介绍:“作为集反腐、警匪、扫黑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影片,由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将体现主流电影公司在主旋律、主流价值观层面的实践和探索。”
除了传统影视公司,互联网电影公司也不甘落后。腾讯影业一口气发布了15个以“时代旋律”为主题的影视项目。亮相的电影包括关注海上救援力量的《紧急救援》、陈凯歌担任总导演的《我和我的祖国》;亮相的9部剧集,既有《我们的西南联大》这样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也有康洪雷新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更有《奔腾年代》这种以电力机车为背景的年代剧,还有首次聚焦司法工作者的《黑色灯塔》,关注育儿题材的家庭温情剧《亲爱的,你在哪里》,展现年轻人奋斗价值的《正青春》等。
这些影片既迎合了当下主旋律电影的高歌猛进,又从细微之处打动人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科幻电影迎来关键节点
除了主流电影之外,科幻电影也成为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热门词汇。《上海堡垒》《被光抓走的人》《末日拯救》等悉数亮相。
今年春节档,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票房突破46亿元,让人们看到了科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随着《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的出现,观众看到了中国式大片的崛起。
在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看来:“2018年中国电影不仅实现了类型突破,还实现了美学突破,出现了诸如《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无双》等一批优秀的国产影片。这些国产影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流浪地球》中,带着家园去流浪的做法,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
《流浪地球》《战狼》《红海行动》等电影作品之所以能赢得观众喜爱,因为这些作品没有假大空的叙事,没有架空的人物形象,而是从小切口反映大时代,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
王长田表示:“中国电影已取得了很大进步,类型也已较为多样化,比如科幻、当代奇幻、战争、英雄、纪实等类型都有了代表作,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正在构建自己的审美模式,引领富有传统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审美风潮。”
《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则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持续走高,低成本的喜剧和低成本的爱情片,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科幻电影走上关键节点。
虽然势头迅猛,但国产科幻电影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是工业化基础依然薄弱,在上影节上,导演郭帆就以《流浪地球》为例,在拍摄太空戏份时就因为缺乏经验,导致吴京腿部充血受伤:“在工业化不足的时候,剧组是在拿人肉填补。”
另一方面的困难来自文化差异,国产科幻片的编剧如何才能写出一个符合中国观众价值观,同时还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故事,挑战巨大。
《拓星者》导演张小北认为,中国观众看外国科幻片时,容易把注意力放到视觉元素上,因为视觉元素让人容易忽略文化差异。但在看中国科幻电影时,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中国观众更熟悉,接受起来更没有障碍,所以中国观众更倾向于看演员的表演。
《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创意总监、导演保罗·J·富兰克林对于这一点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即便科幻电影以特效著称,故事也依然是最重要的,如果特效无法对故事产生帮助,就是一种失职。在他看来,很多科幻电影喜欢改编小说,但这个转化过程很可能导致观众和创作者过于关注原著,从而无法给这个故事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也因此,他倡议创作者要多写原创的科幻故事。
迈向电影强国需要工业化体系升级
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2019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任仲伦表示:“中国要成为电影强国必须要有强大的电影产业支撑。”他提出:“从我们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一定要‘深挖洞、广积粮’。所谓‘深挖洞’是指把产业结构打好,‘广积粮’是指把商业模式做好。除了专业化的企业,我期盼中国也有自己的五大、十大电影公司,他们能够成为中国电影强国的基本支撑和中流砥柱。”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坦言:“中国电影工业化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观众对《流浪地球》的肯定让我们有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博纳影业集团高级副总裁蒋德富认为:“中国不需要照搬海外工业化标准,而应该开发出一套自己的流程。中国电影技术还达不到最先进,但一味回避硬科技,只打情感牌肯定是不行的。在世界优秀文化浸润下的青年观众对高科技打造的视听冲击是有极大需求的,中国电影产业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标签: 科幻电影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