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题:萱草花与康乃馨,国人如何表达母亲节?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萱草生堂阶,寸草三春晖。母爱是古今一贯的主题,中外通用的话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母亲节。
由于风俗不同、文化有异,各国母亲节并非同一天。例如,阿拉伯地区的母亲节是3月21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英国的母亲节是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葡萄牙的母亲节是12月8日,印度尼西亚的母亲节是12月22日。
目前传播最广的大概起源于美国的“母亲节”。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相关决议案。时任美国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百余年来,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也都沿用庆祝此时点。
资料图:一名小朋友将自己制作的贺卡献给妈妈。中新社发 胡高雷 摄因着国际交流的际会,庆祝“母亲节”也成了当代中国的一项时尚。“母亲节”在中国虽非法定节日,但在民众中颇受认可。也有人受此“启发”,提议将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位“中华母亲节”,即阴历四月初二。
其实,各国“母亲节”虽有时差,但“爱”的内涵却一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爱是女性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超越语言、民族、宗教。与此相应,母爱与爱母均是基本情感需求,全世界“妈妈”一词的发音高度相似即为明证,“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在中国,母爱又多一重涵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说爱是对母亲给予生命的本能应答,那孝则是对母亲给予护持与教养的伦理感念。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红色康乃馨 来源:IC photo爱是先天自然生发而出,孝则仰赖后天文化涵养。
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儒家思想中,“仁”被认为是核心,而“孝为仁之本”。“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孝在西方文化中也被重视。据《圣经》记载,基督徒所信奉的耶和华上帝给人类社会颁布了十条必须谨守遵行的戒命,其中的第五条就要求“当孝敬父母”。基督教教义要求基督徒“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在西方文化中“孝”还常以对父母“感恩”的形式出现。在法国20世纪中期表现主义作家加缪的《局外人》中,小职员莫尔索得知母亲死在养老院,奔丧时见到母亲遗体无动于衷而被谴责为人性扭曲,不懂感恩的“局外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无论是堂前萱草花,还是一捧康乃馨,都是对母亲的爱与感念。(完)
标签: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