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展览现场。李嘉娴摄
中新网昆明6月5日电 (记者 胡远航)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曾孝濂美术馆开馆展在昆明启幕。展览呈现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的曾孝濂60年来的代表作品及创作手稿,展现“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博物画魅力。
曾孝濂,1939年生于云南昆明,1958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并受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其毕生大部分精力奉献于《中国植物志》插图工作,先后出版了《云南百鸟图》《百鸟图精品选》《花之韵》《鸟语.花香》《云南花鸟》等画册,还为国家邮政局设计《杜鹃花》《杉树》《苏铁》《君子兰》《百合花》《绿绒蒿》等多款邮票,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
图为展览现场。李嘉娴 摄
为呈现曾孝濂60年的生物博物画作品,在多方推动下,曾孝濂美术馆落户昆明世博园。这个由园内旧场馆改造而成的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生物博物画为展览主体的个人美术馆,除了设有曾孝濂生物博物画作品常设展及不定期展出两大板块外,还分布有多个小型花园。
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由鸟巢蕨、兜兰、天南星科、姜科、棕榈科等物种组成的热带雨林景观,曾孝濂的花鸟画作或悬于壁上或展于柜中,和鲜活的植物相互呼应,呈现科学与艺术兼具之美。
图为展览现场。李嘉娴 摄
当日的开馆展,吸引众多科研界、文化界人士观展。大家的眼睛几乎贴在玻璃上——画里每朵花的花蕊都清晰可见,鸟的绒毛也丝丝分明……有观者称赞,这些神形兼备的博物画既是大自然的精准写照,也是对美与生命的崇高礼赞。
83岁的曾孝濂现身展览现场。他称,这个美术馆不是一个个人的美术馆,而是代表了一个小小的群体。大家在画植物动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化和自然的关系。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走近博物画,关爱生命和地球。
当日,由曾孝濂创作、云南美术出版社策划的生物博物画作品集《极命草木——曾孝濂和他的博物画》也正式出版首发。(完)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