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形记》:唐人街上的“中国风”
王昶溪
这些年国内文化界流行中国风。作为中国风格、中国风情抑或中国风景,其创作主体多是内地文化界的各色人物,有时候也会包括港台艺术家,如创作了《东风破》《青花瓷》的歌手和作词作曲家们。最近几个月有一部动画长片《青春变形记》(2022年),有着饱满而独特的中国风,故事发生在唐人街,影片主角皆为华人,而导演石之予是一位美籍华人,祖籍四川,生于重庆,目前为皮克斯副总裁。《青春变形记》里的中国风,具有特别独到的杂糅和混血风格。
导演石之予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此前,她的作品令我们耳熟能详的是2018年创作的动画短片《包宝宝》,也是独特的中国风,从中可以看到石之予创作中一脉相承的东西。
《包宝宝》内容不复杂:一个妇人包包子,蒸熟之后,拿起一个包子刚要张嘴,包子却大哭起来。对于倍感孤独的妇人来讲,有陪伴就是最好的安慰,于是她将包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随着时间推进,包宝宝成长为包大人,他要有自己的独立生活,要与一个不同肤色的人结婚,对妇人也逐渐没有那么亲近。当一切超出妇人的掌控时,她一口吃掉了包宝宝。
这是一个很荒诞的情节,当画面定格在妇人张嘴这一动作上的时候,我相信这会给年幼的观众带来某些童年的阴影。但荒谬的是,笔者观看的时候,竟然对于妇人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这就是影片叙事带给我们的影响的微妙性。
《包宝宝》的人物造型和家中陈设,其中国风很具有辨识度,尤其是包子的拟人化设定,令人开怀。但本片虽有中国风貌,讲述的也是典型中式家庭的故事,却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关系增添了反思的维度。伟大的母爱与儿子的独立意志之间,必然成为一组紧张的关系,但不曾想到会有这么严重。“因为爱你,所以把你吃掉”,作品刻画了“亚洲式家长”的面貌。导演面对这一矛盾的态度也很显见。
2022年,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再一次引起大众与专业人士的关注,引发诸多争论。对影片的画工、技术、设计等层面并无太多质疑,争论集中于影片的立意与内涵上。从某个角度来说,《包宝宝》是《青春变形记》的序言,后者所叙述的仍然关乎亲子关系。虽然说《青春变形记》讲述了华人家庭的困扰与秘密,把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事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本片将华人文化和好莱坞风格融合得可圈可点。
《青春变形记》里小美与母亲的故事,有些像《包宝宝》中妇人与包宝宝故事的加长柔和版。它的故事内容一直围绕着“红熊猫”的隐喻向外展开。故事主线是:13岁的女孩小美一直是家人眼中的乖乖女,实际上和其他孩子一样,她好动、调皮。小美的母亲是一个对孩子十分关心甚至过于关心的女人,小美还有三个姐妹,都是偶像歌手团体四城男孩的粉丝,为了去看演唱会和母亲斗智斗勇。
“红熊猫”作为隐喻有很多层次。有时候它与女性月经初潮有关——小美初次变身时不安、害怕、暴躁,而恰巧月经来临。它还指情窦初开以及性欲望——小美与三个姐妹一起在窗外偷窥一位小帅哥,回到家后,在一阵胡思乱想中鬼使神差地画出了她与男生羞羞的事情,当晚就变成了红熊猫。
内地动画影片往往将性教育当作洪水猛兽,所有故事叙事会尽量避开它,《青春变形记》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这一点。而小美每次变身红熊猫,都是当“自我意识”被压制的时候——小美母亲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给予小美的压力,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当小美自身出现的欲望与母亲的观念出现分歧并激发矛盾,红熊猫就出现了。
在小美的家庭传统里,都要将红熊猫施以封印。套用一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论,也许可以将红熊猫视为本我。“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如此,封印红熊猫则象征着长辈对青春期孩子“本我”的压制。
母亲对小美说:“变身红熊猫不可怕,只要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就可以把这头怪兽封印起来,在仪式之前你要尽力克制,不让红熊猫出来,因为红熊猫出来的次数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强大,你就战胜不了它,封印不住了。”这段对话将红熊猫视为人的反面,但是在影片中,红熊猫有时候反而代表了一种快乐的释放。
这是小美的母亲在欺骗小美吗?不是的。变身红熊猫、封印红熊猫是整个家族的女性都会经历的事情。对于她们来说,封印代表的是成长。封印于是也就成为一种传承已久的习俗。而当小美拒绝封印,就打破了这种自我扼杀的循环。
一个青春期女孩,不再愿意做乖乖女,并实施了一定的反抗行为,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好莱坞,也很俗套和简单,但是导演的感性演绎非常好,充满了趣味性,也充满了奇思妙想。比如母亲的红熊猫封印,不像历代女性那样,是封印在首饰里,她母亲将红熊猫封印在电子宠物里。于是这就激发了丰富的联想,而且富有时代感。
作为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演,电影的叙事还是有着很经典的皮克斯式的套路。这类影片并不会出现剧透之类的问题,从影片的开头就可大概猜测到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最后走的还是“亲情拯救一切”的终极套路——当然我并没有抨击旧套路的意思,毕竟美好的结局谁会不喜欢呢。另外,网上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很正确——对于这个故事来说,真正的核心矛盾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相约束与互相接纳”,如果把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换成别的亚裔国家,整体故事也是成立的。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