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惠在介绍黄河澄泥砚作品。王宇摄
中新网郑州6月14日电 题: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作者 王宇
黄河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个以泥土为材质的砚种,历经黄河水淘洗与烈火焚烧,至今仍备受欢迎。近日,记者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传承人张慧,聆听她与澄泥砚之间创新与传承的故事。
在“中国四大名砚”之中,端砚、歙砚、洮砚都以产地命名,且都是石砚,唯独澄泥砚是以制作工艺命名的砚种。澄泥砚既不是陶也不是瓷,是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材质。
图为张惠展示澄泥砚作品“鼎立中原”。王宇 摄
走进张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澄泥砚工作室,一方方经过特殊炉火烧炼而成黄河澄泥砚,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
(相关资料图)
“80后”的张慧从小就生活在黄河岸边,父母是业内有名的工艺大师张存生和王玲。家族的传承让她早早接触上这门手艺,十几岁就开始参与澄泥砚的制作。
虽然承袭了家传,但张慧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澄泥砚背后故事。
“澄泥砚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朝,可惜后来几近失传。”张慧介绍,20世纪80年代,经过其父母的多年努力,终于将黄河澄泥砚这一门技艺成功复原。
黄河澄泥砚虽被复原,但其产量其实并不高。
据张慧介绍,制砚用泥必须以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选址采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河泥采掘后要先在箩中筛去大颗粒,再经过两三层绢袋过滤,最终沉入底层绢袋的细泥就是澄泥。澄泥做成泥坯后还要至少静置一年以上,待燥性完全消失方能使用。
由于黄河澄泥砚以柴窑烧制,颜色也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为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澄泥砚都以其“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呵气生津,触手生晕”、“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在砚台中享有盛名。
图为张惠在介绍父母制作的砖雕艺术作品“元春省亲”。王宇 摄
在古老技艺传承下来后,张慧和家人们又开始把这一古老的技术融入诸多文化元素,创新求变。
“在制作黄河澄泥砚时,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文化符号,例如黄河、龙门石窟、青铜大鼎、仰韶彩陶、安阳甲骨、唐三彩等。”张慧介绍说,在提炼艺术元素的过程中,来挖掘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今,张慧在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已经做了许多创新,颜色也变得多种多样。通过添加众多现代元素,创作出了许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旅游文创产品。譬如,将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二七纪念塔、黄河铁路大桥、少林禅宗祖师达摩等融入黄河澄泥砚的制作之中,备受欢迎。
图为外国留学生在学习黄河澄泥砚制作。(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在张慧工作室内,摆满了茶具、杯、碟、碗等各种造型的小挂件、把玩件。这些文创作品不仅紧贴百姓生活,还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特点。
“这些作品都是在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不同的是,它们不再是砚台,而且外面上了一层无毒无味的釉料。”张慧说,目前工作室还创作了一些便携式纪念品,尤其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谈及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张慧说,“老艺人年龄越来越大,早晚有干不动的那一天。如果年轻人不传承,这个技艺早晚就没了。所以,需要我们这代人静下心来做好创新和传承,这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完)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