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一件很“酷”的事(新国潮)
“能再帮我一个忙吗?能不能再捏一个‘冰墩墩’?因为我家有一对双胞胎。”北京冬奥会期间,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体验面塑制作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
教摩纳哥亲王制作面人“冰墩墩”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郎佳子彧一直尝试用老手艺做新题材。他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让更多人看到面塑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于传承中创新
各种颜色的小面团在父亲手中来回转动,只两三分钟时间,就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这是郎佳子彧对面塑的最初印象。在父亲的熏陶下,郎佳子彧从小就喜欢面塑,5岁便开始学艺。
随着成长,郎佳子彧的面塑技艺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创作出不同于前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郎佳子彧曾用面塑做了很多知名IP人物,后来发现,这只是在用传统技艺复制流行文化。于是,他从潮流回归传统,着眼于传统文化与当下的关联,试图做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比如在创作《山海经》面塑作品时,郎佳子彧以个人的理解对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其中“火神祝融”血脉偾张、通体赤红,被两条龙围绕,完全不同于传统面塑。“因为在我的设想中,火神非常具有力量感,就尝试了一种更为夸张的视觉效果。”郎佳子彧认为,一件作品如果只有技巧很难打动人,一定要有创作者的思考和让人产生共鸣的内容。
新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也会有失败的经历。然而对于郎佳子彧来说,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作品,只是在不断磨炼中尽量接近自己想要的效果。
尝试中也会有意外之喜。郎佳子彧曾创作了一件表现伏生舍命护书的面塑,作品中,伏生凝神阅读,书案上有数卷竹简。一次,他随手将为迎接虎年而做的老虎面塑放到“伏生”旁边,却忽然发现了新意:原先作品中有书卷案牍,氛围静谧,当虎爪轻轻踏上书,产生了一种寂静中危机四伏之感,妙趣横生。郎佳子彧随即决定把两件作品合在一起。
不怕“坐冷板凳”
“‘面’其实是满足温饱需求的物质,如果用来‘塑’,就变成了满足审美需求的艺术品。”郎佳子彧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也面临着逐渐式微、传承人断代等问题。郎佳子彧于是尝试借力新媒体,让更多人看到这门技艺。如今,他在快手、微博等新媒体的粉丝总量已达220多万。
新媒体让郎佳子彧体会到传统技艺传播和传承的新样态。比如在电影《雄狮少年》上映时,郎佳子彧非常喜欢,对电影内容深有同感,创作了一件还原电影场景的面塑作品。他把展现创作过程的视频发布在新媒体平台,出乎意料地引来了电影主创的点赞,实现了一次与电影的“梦幻联动”。此外,还有网友在线询问学习面塑事宜,有时还会让他点评一下网友原创的面塑作品。郎佳子彧认为,新媒体可能会衍生出更多传承方式,未来也许会出现传统技艺与知识付费相结合的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非遗传承,人是关键。因家学渊源,郎佳子彧走上了非遗传承之路。在他看来,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还需要社会多方合力:一方面,从业者要创作出更多吸引年轻人的作品,让年轻人觉得传统手艺很“酷”;另一方面,还需要形成稳定的业态,让从事手艺变成一个能养活自己的职业。
“我并不是号召大家都去捏面人,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勇敢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它现在很冷门、很小众,让你觉得自己在‘坐冷板凳’,但是只要坚持得足够久,这张‘板凳’就可以坐热。”郎佳子彧说。未来,他希望能摸索出更多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模式,帮助更多非遗传承人,鼓励、扶持更多年轻的传统文化从业者。(张子涵)
标签: 面塑作品
全球今日讯!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
每日快播: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开眼了,石头还能“开花”?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参观乐器工作室。”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访团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
环球今头条!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从海外创业者到中国故事传播者
陈林祖籍山东烟台,2002年从北京前往法国求学并从事设计策划;2010年前往加拿大,2015年发行加拿大第一本全简体中文时尚生活杂志《搜罗SOLO》
【全球新视野】马来西亚马来裔新人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对新人在斗湖市区民众大会堂摆设婚宴,邀聘华人狮团作为表演娱宾,气氛喜庆热闹。
全球滚动:【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
每日信息:让非遗“活起来” 山西吕梁70余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
(记者范丽芳)“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吕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余个,其中国家级非遗16项...
环球快消息!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传承创新需要更多“青春力”
题:90后壮剧演员程明月:“非遗”...
环球精选!新西兰华社首届舞蹈博士论坛在奥克兰举行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日前...
【天天新视野】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北威州掀起热潮
波恩消息: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
天天播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研习营开营
7月10日,海峡两岸(东山)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