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旅游 > 正文

被央视曝光的甘肃“天水古城”,还有未来吗?

近日,央视新闻刊发《驻站观察| 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 》,对甘肃省天水古城内多个文保院落存在的更改文物原貌、违规私搭乱建、业态随意变更、审批监管缺位及消防隐重重等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报道。一经曝光,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天水古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天水古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央视新闻报道,天水古城是西部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落。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向西关古城拨付超过8.88亿元的保护资金。但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后,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就遭遇了“改头换面”。很多商业进驻改造院落,成为了游客消费场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源:央视新闻

其中位于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已看不到曾经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院中、台明被木板覆盖,营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赵氏祠堂的入驻商家把古建房屋结构的棱角磨平了;16号院中甚至索性拆除了原本的楼梯;解放路的10号和12号文保院落,也成为一家经营餐饮和罐罐茶的餐厅。曾精心修缮过的柱子上钉着指纹打卡机,在后院,经营者还加盖了彩钢厨房......

图源:央视新闻

对此,有古建筑专家指出,修缮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只注重表面功夫,导致破坏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对古建筑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

图源:央视新闻

同时当地的消防救援大队也表示:文物保护群落里,它的消防要求会比民用建筑要求更高一些,而文保院落违规装修、添建变为餐厅,火灾风险也随之增大,一旦发生火灾,极容易出现群死群伤的情况。

图源:央视新闻

如此这番对古建筑的“利用”,十分令人痛心。类似大肆“加工”的行为,难道相关的主管部门全然不知?值得注意的是,天水古城的特聘顾问、负责修缮古民居的专家黄国翔早在2022年底就曾多次要求经营主体停工整改并修改装修方案,但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当地负责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规定是这么个规定,但现在放松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地方对文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督乏力有关。对此,天水市委市政府回应称,将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排查、大整治,成立核查组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推进。

图源:央视新闻

二、严查后,“天水古城”该怎么办?

那严查之后,“天水古城”该怎么办?毕竟这一次“天水古城”即失去面子又丢了里子。迈点认为,既然事故已经发生了,积极补救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建议可从以下4个方面去补救(仅供参考)

1、诚恳道歉并深刻反省:对于发生的事故,“天水古城”的运营方应当及时向受影响的游客和公众道歉,表达诚挚的歉意。同时应对事故进行深入反省,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这即是承担应有的责任,也是一种公关。之前的明星负面新闻案例已经说明,一个良好的公关可以有效的减轻负面曝光带来的消极影响。

2、请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工作专业性极强,事故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运营方在古城保护开发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天水古城”的运营方在后续补救计划要有充分的调研基础,决不能“拍脑袋”决定,需要充分征求专家和文物保护人士的相关意见,要严格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坚持特色需求导向,因地制宜的修复和改建。

图源:天水古城

3、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自纠自查。在后续的修复补救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明确“把关人”身份,将古城建设作为一个严肃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事业去对待,负起监管之责。同时“天水古城”的运营方还需自纠自查,坚决尊重古城原有生态,对与当地风貌格格不入的店铺改造说“不”,切不可盲目短视,毁了赖以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

4、加强宣传和形象塑造: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天水古城”要重视旅游口碑,加强对“天水古城”的宣传和形象塑造,通过积极展示城市魅力、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重新恢复信任和声誉。

三、古城开发保护背后的“困境”何解?

天水古城的遭遇让人深感忧虑,但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古城的问题。随着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纷纷投资修复古城,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有不少网友吐槽,如今的古城貌似都长一个模样,网红餐饮、千篇一律的“套圈”小游戏、纪念品店铺...... 迈点认为这种现象背后反射出的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古城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他们把古城看作是短期经济利益的来源,而非长期发展的文化资源。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初衷都应该是传承和弘扬,必须要保留历史的真实性和独特性,不能为了商业化、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历史价值。

图源:央视新闻

要避免出现这类问题,一方面是决策者和商业资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态,经受住肤浅商业化的诱惑,深耕地方历史特色,真正打好文化牌,在历史传承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适合的路径。另一方面是切实增强文物保护部门的话语权。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工作专业性极强,文物保护部门理应有话语权。然而现实中,基层文物保护部门相对弱势。以天水古城为例,古城无论是业态设置,还是装修改建,都需要经过至少县级文物部门的批准,然而这些“改头换面”的经营,基本都是未批先设、未批先修,文物主管部门直言“无从监管”。可见其文物保护部门的话语权的缺失。因此,加强话语权有效确保古城原貌的保护、私搭乱建的取缔和审批监管的完善。

四、结语

总之,古城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事业。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古城焕发出历史的魅力,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对此,您怎么看?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