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8月16日刊登的陈龙同志的《厘清扩大内需的八个认知误区》一文,有一些新意,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可以对消除扩大内需在认知方面的误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文中有些提法和想法,特别是对认知误区观点的提炼,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于“‘单纯投资或消费拉动(主导)’的认知误区”问题
(相关资料图)
文章认为,“学界一直存有‘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的争论,尤其是近年来有观点提出要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增长)模式’。”这是事实,不仅是学界,实际工作者中也存在这样的观点和想法。但是,并不是文章所提炼和表述的“单纯投资或消费拉动(主导)”,而是投资和消费谁更积极、主动一些,谁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而事实也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也有不同。且不仅是投资、消费,出口在一定时期也会成为“主角”。只是,谁唱主角,并不将其他排除在外,只是角色发生一些转换而已。如果因为角色转换了,就将其格式化、模式化,甚至固有化,就认为是非此即彼,那就真的发生认知错误了。因此,文章的这一概括,存在“绝对化”现象,把正常的角色转换变成了角色取舍,不可取,也不可为。
关于“‘投资过多、消费过低’的认知误区”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文章提到,“投资过多、消费过低,常常被认为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于是,文章反问:如果按照这一逻辑,不重视或抑制投资,将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一系列发展目标的实现。显然,这是完全站在理论角度分析问题,而没有充分关注现实做出的一种观点提炼和论点归纳。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投资与消费角色如何互换、转换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此重彼轻、此多彼低。投资是不是过多,关键看效果;消费是不是过低,关键看动力。如果双方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不存在谁多谁低的问题。所以会出现投资多、消费低的观点,是因为前些年房地产和城市建设投资过猛,房价上涨过快、政府负债过多,对居民消费和政府改善民生产生了制约作用,而非消费本身出现了什么问题。
关于“‘投资效率不高’的认知误区”问题
对这一问题,文章用了这样的表述,“据测算,我国与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比较,效率是高的。我国单位GDP增长所需要的投资,不仅比美国、日本或西欧少得多,也比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少。”表述对不对,肯定对,因为,都可以有理论数据支撑。但是,有没有道理,不充足。因为,判断投资效率高不高,不仅要看单位GDP增长所需要的投资,还要看总投资、看投资与负债的匹配度、看负债的形成速度和偿还能力、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和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很显然,在这些方面,我国既有好的经验可以总结,也有需要吸取的教训。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快过度发展、城市建设的过度超前,自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一点,不能否定。
关于“‘基础设施过剩浪费、空间有限’等认知误区”问题
对这个问题,文章的看法总体是对的,我国的基础设施总体是供需不对称的,基础设施存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也不代表不存在任何问题,不存在“过剩浪费”现象。因为,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中,有些投资完全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受到了官员个人利益的牵制和影响,投资的基础设施不是民生设施、国家设施,而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如央视日前曝光的甘肃榆中县耗资9亿多元建市民公园,7年过去了,还没开放,算不算是浪费。而类似现象,在过去若干年里,可能不在个别。
关于“‘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的认知误区”问题
对这个问题,文章用了这样的表述:虽然在经济理论中存在“挤出效应”,但这具有严格的前提和条件,并且也与政府投资的方向和时空条件有很大关联。文章没有像前几个观点一样,用绝对化的观点表述,而是比较笼统。实际也是,所谓“政府投资挤占私人投资”,说到底,就是领域的开放问题。垄断领域多,私人投资空间就少。反之,则大。那么,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呢?中央反复强调要降低门槛、开放领域、扩大民间资本投资空间,就已经说明问题,不需要有过多的分析和讨论,也不存在什么认知误区。而且,已经开放的领域,仍存在国有资本过度强势的问题,同样是需要改革的。
关于“‘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割裂’的认知误区”问题
这是一个可能作者自己也没有完全想通、想明白的问题,因此,文章在表述时,显得没有底气。文章认为,“在观察和分析扩大消费需求时,不少观点和主张在围绕‘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打转。诚然,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内容,但若仅着眼于此或局限于此,就会影响扩大消费需求的效果。”既然承认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内容,那有什么认知错误呢?过高的住房、医疗、教育消费,确实占用了居民太多的消费,从而导致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方面,没有了足够的能力,或者说消费信心和预期不强,不就是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的一种割裂吗?至少是存在比较大的矛盾。如果公共消费代价不高,居民消费压力就会减轻,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就会提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关于“‘发钱促消费’的认知误区”问题
这是一个争论比较大、反响也比较大的问题。文章写道,“有观点认为,我国应像一些国家那样直接发放现金,刺激消费需求。这种方法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成本太大,在我国根本不可行。”在我国,给14亿人发钱促消费,确实不可行,也没必要。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发放的钱,转化成消费的比例也会没有其他国家高。但是,不代表不能发钱,而应当看给谁发钱。给低收入人群发钱,还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方式。前提是,对低收入人群的认定一定要准,不能浑水摸鱼。所以,这不算什么认知误区,而是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
关于“‘没有政策空间’的认知误区”问题
文章对这个问题的提炼是这样的,当前社会上出现“财政压力大,扩大内需,没有政策空间”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讲,这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社会上的观点,至少,不是多数人的观点。社会上的观点是“没有太多政策空间”或“政策空间不大”、“政策空间变小”。如果用“没有政策空间”来总结,也就太绝对了。美国政府多次关门,也没有说“没有政策空间”,更何况,我国只是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可能出现“没有政策空间”的问题呢,分明是作者把问题夸大了,把社会上很正常的观点和反应绝对化了。
标签:
对“扩大内需八个认知误区”的不同认知
《学习时报》8月16日刊登的陈龙同志的《厘清扩大内需的八个认知误区》
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海,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多家上市公司回应影响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张照日本最终还是选择了将核污染水排海。当地
历史风云与时代进程:藏在益生菌里的秘密
历史上,成吉思汗是个少有的传奇人物。在遭遇早年丧父、被敌对部族驱逐
燕东微上半年净利同比减少近13% Q2环比回升
《科创板日报》8月24日讯(记者郭辉)“IDM+代工”双业务模式的芯片厂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网易云音乐财报预示了哪些市场趋势?
今年的中报季,各家上市公司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各家互联网
首份国有大行和首份股份制银行半年报出炉
本文来源:创业圈作者:黄宇昆文|记者黄宇昆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开始进入
陕西旅游将提供给唐乐宫的借款本金及利息5204.5万进行债转股
近日,陕西旅游(870432)发布公告,...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项旅游国标修订项目立项
近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
亚马逊与迪士尼洽商合作发展ESPN串流服务
据TheInformation报道,亚马逊正与...
重庆将建一批5G+5A级智慧景区和村镇
近日,重庆市委联合市文旅委、市通...
文旅部启动全国优秀旅游规划案例遴选工作
为进一步引导提升旅游规划编制水平...
南昌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民用水电气政策
近日,南昌市起草《关于落实保障性...
福建泉州德化观音岐古镇不夜城项目开工
近日,福建泉州德化县举行2023项目...
2023“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公益培训启动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江苏启东首家国家丙级民宿公布
据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
美团发布“乐活街区”合作计划
8月22日-23日,2023文化和旅游夜间...
丽水文旅投资公司8.6亿元中期票据完成发行
8月24日,丽水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
北京将启动环球度假区二期建设
近日,北京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推...
东方甄选入淘开播,覆盖包括旅游类产品
8月24日,东方甄选官宣将于8月29日...
旅游酒店板块止跌反弹,*ST西域、祥源文旅涨超3%
8月24日,旅游酒店板块止跌反弹,C...
青海省:严禁游客擅自进入未开放景区开展探险、旅游等活动
近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
资本逃离,股价砍半,上半年扣非再降67%,下半年何去何从?
今年的消费季全面复苏,但是在消费...
都回来了?港股午后全线爆发,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劲涨4.20%!
8月24日午后,A股垂直向上,带动港...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早盘强势收涨3.61%,成交额已达4.66亿元,连续17个交易日...
截至2023年8月24日11:30,中证港股...
佳祺仕IPO:六成收入被“打白条”,实控人任锋、杨洋拆借千万还私债
文 乐居财经李姗姗苹果产业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