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7日讯(编辑 史正丞)作为最早一批使用AIGC技术迭代工作流程的产业,诸多游戏行业大厂在高呼“真香”的同时,也开始思索如何驾驭这一轮生产力变革,从而先人一步地打造令行业耳目一新的现象级作品。
与许多行业一样,通过输入几行文字就能“创作”出文章、图片和音乐的AI模型,本身就极其贴合游戏的生产流程——帮助策划设计虚拟世界的场景、剧本、角色、装备,在一些情况下还能提供图片素材。
(资料图)
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创意及开发CTO Marija Radulovic-Nastic表示,现在不想法子使用生成式AI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目前该公司正在使用这项技术,为游戏的关卡、挑战以及其他功能快速创建数字草图。据介绍,这项技术能够将原本需要数周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减少到区区几个小时。EA是FIFA足球、战地系列等知名游戏的开发商。
“元宇宙”概念股罗布乐思也已经早早卡位AI赛道。早在两个月前,公司就已经官宣为平台上的游戏开发者提供AI工具。开发者只要输入“将环境变为雨天”,AI就能自动调整相关的参数和代码。此外,给游戏里的物体和载具换个颜色或悬浮姿态,对于AI工具来说自然也不是难题。
罗布乐思的首席技术官Dan Sturman言简意赅地总结称:“如果你的脑袋里有一个很棒的主意,现在就能使用AI生成你所想的东西。”
而作为AIGC最有可能大放异彩的场景,为游戏内的角色生成文字、对话内容已经成为多家大厂抓紧布局的方向。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系列的开发商育碧Ubisoft上个月透露,公司内部已经在实验一个名为“捉刀”(Ghostwriter)的AI工具,游戏的剧本编辑们只要输入对背景角色性格等方面的文字描述,就能为虚拟世界的NPC生成对话的初稿。在以往,为这些配角设定个性化台词也是一件极其消耗编剧脑细胞的事情,现在则能将精力聚焦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
国内大厂也有类似的AI应用。网易此前曾宣布将在手游中引入“游戏GPT”,赋予游戏里的角色“读懂玩家语言”的能力,并做出具有逻辑的反馈。
就在大厂们争相“吃螃蟹”的时候,AIGC工具本身具有的短板也令开发者们抱着谨慎的心态来应对。首先,微软必应搜索引擎上线AI功能后,不少用户都反馈机器人存在“胡说八道”的情况,这也是AI目前只能在幕后“打工”的重要原因。另一层担忧,则是由于AI大模型往往是使用大量公开资料训练的,因此极有可能为不同的厂商生成类似的文本和形象。
当然,这也意味着崭新的商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依照开发商要求定制AI模型或用法的产业。
除了财力雄厚的大厂外,AI功能对于一些独立工作室或者小型游戏公司的创业者来说,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更为显著。
位于英国伦敦的Electric Noir工作室正在使用ChatGPT和音频工具Murf为手机推理游戏制作文本和游戏内音频,该工作室也在使用图片生成工具Midjourney为法庭RPG游戏制作插画。
Electric Noir创始人兼CEO Nihal Tharoor对媒体表示,对于这种规模的公司而言,不可能请得起演员、服装设计师等一众人来生产游戏素材。凭借AI工具,能让小公司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生产高质量内容。
围绕着游戏产业拥抱AI,近期也有不少有关产业工作者可能会“丢饭碗”的探讨,但游戏公司大都表示AI只是工作流程优化的一部分,人依然是内容产业的核心。瑞典游戏开发商恩布雷瑟近期开始使用AI为新游戏生成创意,公司的员工们则负责引导AI并审查结果。恩布雷瑟的首席战略官Albert Reed表示,这只是一个简化艺术家创作流程的工具,仍然需要人来掌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