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许多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在一个不易察觉的方面,正在快速发酵。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使用网络贷款平台支出日常消费已成大学生常见的消费方式,疫情期间,往常依靠生活费、兼职打工来偿还网贷的大学生,因为没了“收入”,债务接近“爆雷”,一些人不得不借遍亲朋好友,或通过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堵上债务窟窿,以致债务越滚越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背后,一些大型正规网贷平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以大学校园为目标,精准收割“优质客户”。
没了生活费,债务就彻底没希望还上了
“困在家中,每月没了生活费,我的债务就彻底没希望还上了。”武汉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杨说,疫情开始没几天,一直关注疫情的他突然意识到困在家里没了生活费,“就睡不好了”。
自从高三那年分期买了一台新上市的三星S9手机尝到“甜头”,为了追求那一刹那“爽”感,小杨便陷入超前消费泥潭,踏上每月还贷之路。目前他每个月要在3个平台上还款,最多时一个月要还1950元。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疫情将高校学生留在家中,也让部分依靠生活费还贷的学生失去收入来源,在逾期的压力下焦躁不已。
谈到网络贷款,贵州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姜说,它让自己大学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支付宝花呗目前还有3000多元没还上,今年待在家没有生活费,借了不少同学和亲戚的钱,总算没有‘爆雷’。”小姜说,网贷一接触就甩不掉了,“像个无底洞”。
小姜告诉半月谈记者,她们宿舍4个同学,有3个人背着网贷债务,还不起钱就找别人帮忙贷款还,拆东墙补西墙。重重压力下,不少同学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位大学辅导员说,据他观察,现在大学生80%的人都有网贷行为,贷款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日常消费、购买大件电子产品等,也有一些学生陷入物质主义的消费理念无法自拔。借网贷的不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甚至是贫困家庭,他们生活费不多,又不能抵挡消费诱惑,难免开始网贷。
据艾瑞咨询2020年6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零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结构中,超过50%的“90后”月消费高于2000元,超20%“90后”月消费高于3000元。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我们这些大学生是网贷平台的最优质客户。”
无处不在的“潘多拉魔盒”
事实上,在大学生消费欲望过度、缺乏自制力的背后,更需关注的是无处不在、“潘多拉魔盒”般的网贷诱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当前网络贷款门槛低,各类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充斥于年轻人每天要使用的各个手机应用中。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小沈喜欢看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他每天都会在国内某主要网络平台体育App刷新闻,但每刷几条,就会看到网贷视频广告。他感慨:“这真是精准营销。”
一些正规、大型消费贷款平台,针对大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各类循循善诱的让利规则暗藏玄机。
“京东之前每周都会送我白条免息券,付款的时候也会默认推荐白条付款,QQ空间里的广告是分期乐,美团有美团借钱,支付宝有花呗借呗,就连小米金融也不断给我这个三星手机用户发广告推荐网贷产品。”作为一个没有正式收入的大学生,小沈在各个平台上都有2万~3万元的借款额度。
这些网贷平台宽松的审批和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大学生埋下隐患。据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不少网贷产品宣称每日利息不到0.05%,让人以为利息很低,但实际上这种日利率对应的是18%的高额年利。
小姜目前使用的一个主流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会主动向用户推送一些贷款优惠或消费优惠的信息。她最开始仅有三四百元的贷款额度,但短短两年,贷款额度提升至三四千元,就是因为使用频次高,贷款额度会不断增加,无形中助推了贷款消费行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使用淘宝、京东购物时,花呗和白条变成了支付时的优先选项,而借呗、金条等借款服务也总是经常出现在App的醒目位置,提醒我还有三五万的额度可以使用。”刚参加工作不满半年的95后浙江青年小戴觉得自己是被各类App推到了超前消费的陷阱里。
他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花呗、白条每月底或次月初才出账,出账前往往对负债情况没有概念,花起钱来也难免大手大脚。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负担不起账单的情况,这时蚂蚁借呗等按日收取利息的互联网贷款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花呗还款的方式了。
不少受访者认为,网贷平台为了利润,刻意培养用户超前消费习惯,并引导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以信用为担保透支个人账户。一位受访者说,这些正规的、大型的消费网贷平台,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渗透到校园里,透支着年轻人的活力。
对在校学生放贷,应设最高限额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消费金融信贷课题组开展的中国消费金融主体评估(2019)发现,选择消费信贷的客户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90后群体占比接近5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记录未完全纳入征信系统、中小消费金融平台信息共享不足的情况下,近几年消费金融中多头借贷的现象严重,带来较大的逾期风险。
一些年轻人在消费主义心态和网贷平台“围猎”下,带着一身债务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这样的处境或许意味着人生面临失控风险。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多类个案:某职校学生因为欠下网贷债务,不惜骗取同学身份证在多家网络平台上贷款;一些大学生贷款与网络赌博行为交织,边赌博边贷款,最终陷入绝境……
“以往没有网贷,找同学或亲戚借钱,借不到就算了。现在网贷太方便,平台又多,无形中给大学生借钱贷款提供了便利,也不断助长消费欲望。”贵州某高校大学生小梅说,不少大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尽管老师一再提醒,但还是有不少人抵挡不了诱惑陷入网贷泥潭。
专家认为,网贷是当前最常见的金融消费方式,要进一步加强网贷利弊宣传,把理财消费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同时,更需规范约束各类网络平台贷款行为,在打击非法网贷平台的同时,尽快出台细则,规范正规网络平台面向大学生的贷款行为,如设定贷款最高限额、避免多平台借贷等。
(记者 方问禹 林光耀 骆飞)
标签: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赶夏夜市集、书房里避暑...... 探访南京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
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了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记录下各色灵动的文旅消费镜头。镜头1 书房里避暑,逛馆间消夏如今,城市书房成
江苏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考生今日下午可查询考试成绩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告,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成绩定于7月15日17:00后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栏目或
南京水务部门严密监控高温供水期间管网末梢水等水质情况
记者昨从市水务局获悉,因持续高温晴热,7月12日,我市主城区单日供水达216 44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据悉,为保障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南京全面开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打造直连全国的高速铁路网
昨天,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半年进展。交通部门加快构建过江通道网络,服务群众跨江出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也已经全
入汛以来南京累计降雨量显著偏少 水阳江等通江河湖水位将继续下降
今年梅雨期间,南京高淳、六合等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加之近日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抗旱压力倍增。记者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我市目前每天
南宁岁末年初提振消费系列活动启动
12月11日,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
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投资引领中国酒店业下一个二十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
全球今日讯!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正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宣布,正式成立...
住建部: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8.8%的年度计划任务
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
动态焦点:深圳“高校保租房”项目,多元化模式助推保租房供应提速
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众号发布消息...
曲江文旅终止与经发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12月12日,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
前沿热点: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旅行+”出行生态
12月8日,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在苏...
热点聚焦:「平台化」提速冲锋号吹响:2023年,酒店企业何以立足?
“同样是在澳门,去年我们说丽呈创...
微速讯:12月12日,近7成文旅集团股价下跌,酒店集团股价明显上涨
12月12日,酒店板块收录8家,其中...
世界今日讯!海口酒店行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签约
近日,海口市酒店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世界快报:李剑锋:2023年,民宿行业的春天会来吗?
(迈点专栏李剑锋)2022年对于民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完成封顶
12月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消...
世界热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进入圣诞模式
12月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
环球要闻:深圳:非居住房屋可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规范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
全球热消息:黑龙江省2022年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7万套
近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
受台风“暹芭”带来连日降水影响 广东部分江河水位持续上涨
7月4日,记者从清远水文分局获悉,...
广东省东江局切实做好东江流域三大水库防汛度汛与蓄水保水工作
7月4日,记者从省东江流域管理局(...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北向通”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清远金融保险机构开通农房报案绿色通道 加速勘查定损赔款工作
买了保险就有安全感,以后我们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