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题召开全球性会议。来自各缔约方、国际组织、金融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媒体机构及中国地方政府等共计1800余名代表参会(线下约1300人、线上约500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开幕式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从埃及环境部长兼COP14主席亚斯敏·福阿德手中接过COP15主席锤。时隔3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时刻”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COP15会议中,将“敲定”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框架。在全球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各方都期待COP15能够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COP15将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开幕式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我们正处在关键时刻,如果要实现2050年与自然和平相处愿景,必须在这个10年就采取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迟在2030年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旨在同奏全球可持续发展乐章的COP15,被赋予引领未来的重要使命。中国作为COP15东道国,被广泛认为将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于去年举办的大会推迟至今,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今年10月,第一阶段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愿与各方加强合作与交流,切实履行好本次大会东道国义务,发挥好主席国作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共识和行动框架,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开幕式上,短片《“象”往云南》在开场时播放,人们再次见到了几个月前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它们洗澡、漫步、吃庄稼……顽皮可爱,引发人们对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思考。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在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看来,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也充分说明“无论国界、肤色、种族、语言,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开幕式上,“感谢中国政府为举办这次会议付出的努力”“期待中国机会带头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多次出现在与会外宾的发言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只有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借力金融、立法等各种工具,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代表提到,在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中,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对话”的框架下,中国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如何谋求人类文明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也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中东欧区域代表也认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表现出足够的领导力。
黄润秋介绍,在非洲一些铁路沿线,中国专门修建大量动物的通道,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在加纳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中,还特意建立海龟孕产中心,保护并放生上万只小海龟。中国还积极推进生态扶贫,吸纳160多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的建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带动20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助力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奇迹。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渗透在古老民族的朴素生活中。1300年前,在中国西南部,崇拜大自然的哈尼祖先悉心保护着茂密森林,围绕森林涵养出丰富水源。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就势,挖田取水,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20岁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在开幕式上向世界介绍,哈尼人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用水的公平和谐,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
千百年来,哈尼人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让巍峨连绵的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热点地区。今天的哈尼人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依托生态农业和体验式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生态环保的行动中来。2018年初,90后青年初雯雯回到家乡阿勒泰,她要保护的,是面临食物资源和栖息地严重不足的野生动物河狸。那一年,她和团队发起了为河狸种植灌木柳的“河狸食堂”项目。初雯雯说,在阿勒泰,一瓶可乐的费用可以种1棵树,一杯咖啡可以种6棵树。
4年过去,100多万名90后青年参与进来,这个庞大的数字让初雯雯也感到惊讶。阿勒泰长出41万棵灌木柳树苗,河狸从160多窝增加到了190多窝,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数量上升了约20%。190户牧民成为自然学会工作员。牧民、青年通过网络平台联合在一起,在阿勒泰开建了一所专业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青年得以施展志向,国家大力支持自然保护的伟大时代。”在COP15开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初雯雯满怀期待地说,“这么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亮明了对于自然保护的态度,并且参与其中,我想以后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一定会很棒吧。”
本报昆明10月1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马子倩 刘世昕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赶夏夜市集、书房里避暑...... 探访南京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
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了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记录下各色灵动的文旅消费镜头。镜头1 书房里避暑,逛馆间消夏如今,城市书房成
江苏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考生今日下午可查询考试成绩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告,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成绩定于7月15日17:00后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栏目或
南京水务部门严密监控高温供水期间管网末梢水等水质情况
记者昨从市水务局获悉,因持续高温晴热,7月12日,我市主城区单日供水达216 44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据悉,为保障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南京全面开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打造直连全国的高速铁路网
昨天,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半年进展。交通部门加快构建过江通道网络,服务群众跨江出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也已经全
入汛以来南京累计降雨量显著偏少 水阳江等通江河湖水位将继续下降
今年梅雨期间,南京高淳、六合等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加之近日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抗旱压力倍增。记者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我市目前每天
南宁岁末年初提振消费系列活动启动
12月11日,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
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投资引领中国酒店业下一个二十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
全球今日讯!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正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宣布,正式成立...
住建部: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8.8%的年度计划任务
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
动态焦点:深圳“高校保租房”项目,多元化模式助推保租房供应提速
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众号发布消息...
曲江文旅终止与经发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12月12日,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
前沿热点: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旅行+”出行生态
12月8日,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在苏...
热点聚焦:「平台化」提速冲锋号吹响:2023年,酒店企业何以立足?
“同样是在澳门,去年我们说丽呈创...
微速讯:12月12日,近7成文旅集团股价下跌,酒店集团股价明显上涨
12月12日,酒店板块收录8家,其中...
世界今日讯!海口酒店行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签约
近日,海口市酒店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世界快报:李剑锋:2023年,民宿行业的春天会来吗?
(迈点专栏李剑锋)2022年对于民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完成封顶
12月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消...
世界热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进入圣诞模式
12月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
环球要闻:深圳:非居住房屋可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规范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
全球热消息:黑龙江省2022年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7万套
近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
受台风“暹芭”带来连日降水影响 广东部分江河水位持续上涨
7月4日,记者从清远水文分局获悉,...
广东省东江局切实做好东江流域三大水库防汛度汛与蓄水保水工作
7月4日,记者从省东江流域管理局(...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北向通”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清远金融保险机构开通农房报案绿色通道 加速勘查定损赔款工作
买了保险就有安全感,以后我们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