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8月6日,汽车行驶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G332国道上。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70年前,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人走出深山,从原始社会进入现代文明。千年一跃,鄂伦春人开启了新生活。
放下猎枪,“最后的狩猎民族”告别过往,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经营,在新的产业中播撒新希望。
走出深山,鄂伦春人没有离开山林,“兴安猎神”变成大兴安岭“守护者”,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护大自然。
走出深山迎来千年一跃
8月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一名男孩在村里踢足球。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88岁的鄂伦春族老人吴绿英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猎民村,这是当地政府为下山定居的鄂伦春人规划建设的第三代猎民新村,家家户户是蓝顶黄墙的气派砖房,屋内有卫生间和集中供暖,门前小院里种着鲜花,屋后还有一片小菜地。
“70年来,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吴绿英说,以前鄂伦春人在大兴安岭深处游猎,住在用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中,生活物资要用兽皮到山下交换,最辛苦的是冬天,天冷食物少,用水还要到河里去切冰块。
1951年10月31日,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为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鄂伦春族群众一致要求将建旗纪念日改为公历10月1日,和新中国同一天过生日。鄂伦春自治旗成立后,当地政府开始在山下建设猎民新村,到1958年鄂伦春猎民全部下山定居,从原始氏族部落一步进入现代文明。
这是8月6日拍摄的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70年间,鄂伦春族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白兰说。这位从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乡走出来的鄂伦春族学者,是第一位从事鄂伦春文化研究的本民族学者。
2011年建成的现代化的鄂伦春自治旗幼儿园(2011年摄)。新华社发
白兰说,鄂伦春自治旗刚成立的时候,当地只有700多名鄂伦春人,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如今,鄂伦春自治旗常住人口超过17万,有25个民族,其中鄂伦春族3017人,鄂伦春人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
这是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无人机照片,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吴绿英在大山中长大,从小不识字,但她的8个儿子在下山定居后都受到了正规教育,其中有3人参军入伍、2人考上大学,她的10个孙子孙女基本都是大学毕业,有的在北京、上海工作,还有的回来建设家乡。
吴绿英的孙女莫琳琳如今是古里乡猎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正在为村里的振兴发展而奔忙。她说:“我们要用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建设好家乡。”
8月5日,人们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公园内休闲散步。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2020年,鄂伦春自治旗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0.8%降至0,退出了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鄂伦春自治旗旗长何雪光说:“在党的领导下,鄂伦春自治旗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走上了一条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
放下猎枪,“莫日根”再出发
在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猎民村,崭新干净的村居整齐划一,唯有葛力力家的院子略显“凌乱”——3台大型农机将小院占得满满当当。
40岁的葛力力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去年他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大豆和玉米,农业生产收入就有30万元。
葛力力的父母都是传统的鄂伦春猎民,虽早已下山定居,但仍以打猎为生。1959年以来,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人口不断增加,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下降,单一的猎业生产已不能维持鄂伦春族猎民的生活。鄂伦春自治旗委、旗政府意识到,只有让猎民发展多种经营,才能让鄂伦春人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掉队。
1996年,鄂伦春人响应国家号召放下猎枪,从单一的猎业经济向农畜林多种经营方式转变。
8月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当地村民查看紫苏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昔日的好猎手纷纷奔赴黑土地,开荒、犁地、播种。“我们祖祖辈辈都没种过地,政府派来农技人员手把手教我们,看着自己种的地里结出粮食,别提多高兴了。”葛力力说。2020年,全旗鄂伦春族猎民年人均生产性收入达3900元,相当于“禁猎”前的9倍。
尽管不再打猎,但游猎生活的印记仍鲜明地印刻在鄂伦春人的生产生活中,并成为脱贫致富的“加速器”。托扎敏乡希日特奇猎民村组织村里妇女学习传统桦树皮手工艺品制作,帮助她们每人每年增收超7000元。
“未来我们还将以鄂伦春马为中心,深入发展民俗旅游。”托扎敏乡党委书记朝辉指着乡里的赛马场说,这里从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4届赛马比赛。鄂伦春马体型矮小,耐力极强,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8月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游人们在景区观光。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鄂伦春人将好猎手称为‘莫日根’,过去每个‘莫日根’都有一匹专属于自己的猎马。现在不再打猎了,养马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致富的关键。”古里乡猎民村村民关晓志说。关晓志经营的马场如今有280多匹马,年均收入超50万元。
如今,鄂伦春马将继续驮着新时代的“莫日根”在小康路上稳健前行。
“兴安猎神”归林记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腹地,森林繁茂,水系丰沛,生态环境资源无与伦比。
过去,鄂伦春人被誉为“兴安猎神”,大兴安岭的山与水为游猎的鄂伦春人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现在,鄂伦春人成了自然的“守护者”,将优良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巨大的发展优势。
甘河是鄂伦春自治旗内主要河流之一,如今在甘河上游,飘出了阵阵酒香。“因为水质纯净、口感清甜,我们生产的啤酒畅销自治区内外。”呼伦贝尔市鲜卑源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说。对他们来说,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好致富之源。
8月6日,工人在鲜卑源酒业啤酒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从20世纪90年代起,鄂伦春自治旗克一河镇开始规模化种植木耳、滑子菇等。邵泽华是当地最早种木耳的一批人,但是近些年,他却越发对未来感到担忧。
“木材是木耳种植的主要基料,2015年天然林全面停伐后,木材越来越紧张,而木耳菌包所使用的塑料袋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邵泽华说。
从2017年起,邵泽华赴多地学习考察,找到了新的致富“伞”。赤松茸,状如小伞,只需在林下以稻壳或玉米秸秆作基料,再铺上菌种即可种植。基料可连续使用3年以上,淘汰后的基料变成菌糠,还能用作肥料。
8月5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齐奇岭村,村民李金英在大棚里查看蘑菇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去年他的林下种的4亩试验田里一平方米采摘出13斤赤松茸。“今天摘完了,明天又能冒出一茬新的,在6月到9月末的采摘期里,每天都能摘。”邵泽华说。
与木耳相比,种植赤松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利润却是木耳的3至5倍,当地利用这柄“小金伞”发展起食用菌产业。
生态立旗,绿色先行。
8月4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吴玲芝在缝制一件兽皮衣,她是鄂伦春狍角帽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鄂伦春人的千年游猎史,亦是一部与自然共生的历史。放下猎枪,走出深山,他们仍然关心爱护着大自然,走出一条绿富同兴之路。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赶夏夜市集、书房里避暑...... 探访南京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
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了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记录下各色灵动的文旅消费镜头。镜头1 书房里避暑,逛馆间消夏如今,城市书房成
江苏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考生今日下午可查询考试成绩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告,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成绩定于7月15日17:00后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栏目或
南京水务部门严密监控高温供水期间管网末梢水等水质情况
记者昨从市水务局获悉,因持续高温晴热,7月12日,我市主城区单日供水达216 44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据悉,为保障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南京全面开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打造直连全国的高速铁路网
昨天,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半年进展。交通部门加快构建过江通道网络,服务群众跨江出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也已经全
入汛以来南京累计降雨量显著偏少 水阳江等通江河湖水位将继续下降
今年梅雨期间,南京高淳、六合等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加之近日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抗旱压力倍增。记者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我市目前每天
南宁岁末年初提振消费系列活动启动
12月11日,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
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投资引领中国酒店业下一个二十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
全球今日讯!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正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宣布,正式成立...
住建部: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8.8%的年度计划任务
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
动态焦点:深圳“高校保租房”项目,多元化模式助推保租房供应提速
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众号发布消息...
曲江文旅终止与经发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12月12日,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
前沿热点: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旅行+”出行生态
12月8日,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在苏...
热点聚焦:「平台化」提速冲锋号吹响:2023年,酒店企业何以立足?
“同样是在澳门,去年我们说丽呈创...
微速讯:12月12日,近7成文旅集团股价下跌,酒店集团股价明显上涨
12月12日,酒店板块收录8家,其中...
世界今日讯!海口酒店行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签约
近日,海口市酒店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世界快报:李剑锋:2023年,民宿行业的春天会来吗?
(迈点专栏李剑锋)2022年对于民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完成封顶
12月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消...
世界热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进入圣诞模式
12月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
环球要闻:深圳:非居住房屋可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规范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
全球热消息:黑龙江省2022年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7万套
近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
受台风“暹芭”带来连日降水影响 广东部分江河水位持续上涨
7月4日,记者从清远水文分局获悉,...
广东省东江局切实做好东江流域三大水库防汛度汛与蓄水保水工作
7月4日,记者从省东江流域管理局(...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北向通”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清远金融保险机构开通农房报案绿色通道 加速勘查定损赔款工作
买了保险就有安全感,以后我们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