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驻藏部队官兵、援藏干部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伟大历程中,孕育、传承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这一代代默默的奉献者、舍身忘我的奋斗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者,用行动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短短70年时间,在西藏实现了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进步。
老西藏精神:雪域高原的精神脊梁
03:57
“老西藏精神”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0年3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为和平解放西藏,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喜马拉雅山上插上了五星红旗。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汪德军:进藏部队每一个干部战士身上要背70多斤的物资,徒步走进西藏。在翻越西藏大山大河过程中,干部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为西藏老百姓看病送药,让我们西藏老百姓首先认识了解放军,认识了共产党。
西藏和平解放后,十八军将士继续扎根高原,开荒种地、修筑道路、发展生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与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艰苦创业、英勇斗争、攻坚克难,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而为了让西藏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在“老西藏精神”的激励下,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建起了西藏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条公路、第一个机场、第一所小学、第一座农场等,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打下重要基础。
总台记者 李朕:林周是拉萨最大的农业县,有着“拉萨粮仓”的美誉。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乱石荒地”。从1965年开始,一批批支边知识青年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开发边疆,建设农垦”,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藏干部一起,发扬“老西藏精神”,将原先的荒滩变成了粮仓。
一茬又一茬的援藏干部支援西藏,他们用实际行动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使“老西藏精神”历久弥新。两次进藏工作的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就是其中一员。
孔繁森,1992年底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为了加快阿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1994年11月,孔繁森不幸因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如今,学习和发扬“孔繁森精神”,成为西藏传承“老西藏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汪德军:孔繁森精神也是老西藏精神的延续,孔繁森精神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世界屋脊上树立了一座座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是因为一代代驻藏官兵、援藏干部,一批批的优秀共产党员等,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发扬“老西藏精神”,才有了今天西藏各项事业加快发展。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部青稞改良史 折射老西藏精神70年传承
青稞是藏族百姓的主粮,青稞产业也是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在“老西藏精神”的激励带动下,如今以青稞为代表的农作物良种在雪域高原三次更新换代,青稞从过去的救命粮发展为现在的致富粮,“老西藏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之光。
03:24
这段时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唐亚伟和工作人员来到拉萨市达孜区塘嘎乡塘嘎村,走进村民家里,了解他们试种的青稞新品种的收成情况。这个新品种在生产示范推广与应用上,今年已进入第四年。
拉萨市达孜区塘嘎乡塘嘎村9组村民 达娃:(农业研究所)给了我们1500亩的良种进行试种,今年长势非常好,一亩地可以出800到900斤,大家非常喜欢。这个良种一方面产量非常高,另一方面抗倒伏。我们收割很方便,秸秆的量也比其他的品种要多。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青稞平均亩产只有80公斤左右,产量极低。为了提高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高原,通过不懈努力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150余个,青稞平均亩产提高到了2021年的382公斤。
如今,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们,仍在不断进行着新品种的改良选育。然而,一个新品种的培育绝非易事,几千份材料的选择,配置不同的杂交组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观察、鉴定与等待,都有可能得不到理想的品种。遇到难题,唐亚伟就会走到农业所北面的3号试验田,这是西藏和平解放后,进藏部队在西藏开荒的第一块耕地。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 唐亚伟:这些科学家们肩扛手搬,把这块地由河滩地变为现在优质的耕地。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能创造出一些丰硕的成果,做不出比他们更好的、更优秀的成果,那就愧对于老革命者对我们的期望。
正是一代代农业科技人员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西藏青稞产业不断结出新的成果。2021年西藏全区青稞种植面积达218万亩,青稞生产基地内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区青稞产量将达80万吨。
青稞产业的发展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内涵。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最新统计,2021年西藏全区52家青稞加工企业,青稞加工转化将达到16万吨,青稞加工年产值超过14亿元,已研发糕点、醋等系列青稞产品80多个品种。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冠杰:“十四五”时期,全区广大农业工作者将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扎实推进青稞产业向前发展,力争到2025年青稞单产再提高50斤,实现青稞产业价值链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长,不断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赶夏夜市集、书房里避暑...... 探访南京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
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了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记录下各色灵动的文旅消费镜头。镜头1 书房里避暑,逛馆间消夏如今,城市书房成
江苏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考生今日下午可查询考试成绩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告,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成绩定于7月15日17:00后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栏目或
南京水务部门严密监控高温供水期间管网末梢水等水质情况
记者昨从市水务局获悉,因持续高温晴热,7月12日,我市主城区单日供水达216 44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据悉,为保障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南京全面开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打造直连全国的高速铁路网
昨天,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半年进展。交通部门加快构建过江通道网络,服务群众跨江出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也已经全
入汛以来南京累计降雨量显著偏少 水阳江等通江河湖水位将继续下降
今年梅雨期间,南京高淳、六合等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加之近日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抗旱压力倍增。记者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我市目前每天
南宁岁末年初提振消费系列活动启动
12月11日,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
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投资引领中国酒店业下一个二十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
全球今日讯!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正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宣布,正式成立...
住建部: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8.8%的年度计划任务
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
动态焦点:深圳“高校保租房”项目,多元化模式助推保租房供应提速
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众号发布消息...
曲江文旅终止与经发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12月12日,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
前沿热点: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旅行+”出行生态
12月8日,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在苏...
热点聚焦:「平台化」提速冲锋号吹响:2023年,酒店企业何以立足?
“同样是在澳门,去年我们说丽呈创...
微速讯:12月12日,近7成文旅集团股价下跌,酒店集团股价明显上涨
12月12日,酒店板块收录8家,其中...
世界今日讯!海口酒店行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签约
近日,海口市酒店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世界快报:李剑锋:2023年,民宿行业的春天会来吗?
(迈点专栏李剑锋)2022年对于民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完成封顶
12月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消...
世界热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进入圣诞模式
12月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
环球要闻:深圳:非居住房屋可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规范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
全球热消息:黑龙江省2022年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7万套
近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
受台风“暹芭”带来连日降水影响 广东部分江河水位持续上涨
7月4日,记者从清远水文分局获悉,...
广东省东江局切实做好东江流域三大水库防汛度汛与蓄水保水工作
7月4日,记者从省东江流域管理局(...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北向通”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清远金融保险机构开通农房报案绿色通道 加速勘查定损赔款工作
买了保险就有安全感,以后我们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