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地球上需要“垃圾分类”,太空中亦如是。近日,韩国“阿里郎3号”卫星险些被一块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击中,该卫星通过紧急升高高度才躲过一劫。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成熟,地球轨道上航天器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使太空垃圾带来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大。太空垃圾从何而来,航天器又该如何躲避这些“天外来客”?记者采访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康国华教授。
太空险情
最近距离只有62米!
韩国一颗卫星险些被击中
韩国于2012年发射的“阿里郎3号”多用途卫星,可在距离地面685公里的上空利用高性能光学数字照相机拍摄地球照片。韩国SBS电视台10日报道,12月2日,韩国相关机构观测到太空垃圾正向“阿里郎3号”卫星飘来,存在撞击风险。
韩国国情院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表示,5日,一块卫星残骸与“阿里郎3号”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一度只有62米。韩国国情院工作人员称,这个碎片与“阿里郎3号”卫星的相对速度,高达每秒14.7公里,相当于子弹飞行速度的十倍,如果相撞,卫星可能发生严重破损。最终,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利用卫星推力器,将“阿里郎3号”卫星的高度提升了150米,实现了紧急回避。 央视财经
现状
在轨卫星超过7000颗
地球周围或有1亿多块太空垃圾
与“阿里郎”卫星一样,很多卫星都部署在500公里以上高度。“在这个高度上的航天器几乎无法通过坠入大气而销毁,会在轨道上越积越多。”比如SpaceX的“星链计划”就有4.2万颗卫星,“每个卫星都有寿命限制,但如果卫星轨道较高,卫星失效后又没有主动的离轨措施,那只能长时间滞留在轨道上。”康国华说,随着大规模卫星入轨,失效卫星数量将不断增加,相撞概率也随之上升,并且会产生链式反应,形成太空垃圾带。尽管SpaceX已经提出保证,卫星都有离轨措施,到期后将主动坠入大气层烧毁,但即使如此,截至目前,已发射的800多颗星链卫星中仍有3%左右的失效卫星完全联系不上,成为“死星”。
截至2021年的最新数据,目前在轨卫星超过7000颗。根据美国洲际导弹防御系统雷达网公开的监测数据,围绕地球转动的太空垃圾,估计总共有1亿多块,尺寸有大有小,从毫米级、厘米级到米级以上不等。
怎么躲避
航天器入轨前会进行风险分析
国际空间站每年都有“规避动作”
“即便是毫米级的太空垃圾,由于其在太空中运动速度非常快,因此也有相当的破坏力。” 康国华介绍,太空垃圾和自然形成的碎片已经成了国际空间站面临的巨大威胁。就在今年5月,国际空间站的最重要部件之一机械臂被太空垃圾击中,外表的保温层被撕裂,留下了一个洞口,由于碎片的体积过于微小无法追踪。2016年,在国际空间站的穹顶舱也曾发现一处约0.7厘米的小裂缝,欧洲太空总署认为裂缝可能是由仅1000分之1公厘的金属碎片或金属垃圾引起。
如何躲避这些天外来客,业界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比如说此次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发现险情后,就利用卫星推力器,将“阿里郎3号”卫星的高度提升了150米,实现了紧急回避。
“对于轨道上厘米级的物体,我们的技术是可以监测到的。在每个航天器入轨之前,我们都会对以后的工作轨道做一个详细的风险分析,确认与现有航天器及碎片没有相撞风险,航天器才可以入轨。”康国华说,进入轨道后,地面还会通过空间目标监测技术,观测跟踪空间碎片,确保航天器可以实时得到预警躲避可能碰到的太空垃圾。
当然,这种躲避并非毫无代价。康国华介绍,为了躲避太空垃圾,每年国际空间站都要做一些“规避动作”,机动变轨,抬高或者降低轨道,也会因此产生多余的燃料消耗。
怎么清理
各国科学家都在“开脑洞”
第一颗“清洁卫星”计划2025年上天
随着入轨航天器数量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几次对在轨卫星摧毁试验,太空垃圾数量也急剧增加,太空垃圾的清理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各国科学家也正“脑洞大开”地解决这一难题,比如“飞爪”“飞网”等。
对此,康国华表示,飞爪是通过刚性的方式,伸出机械臂抓取太空垃圾,带离轨道;而飞网是一种柔性的方式,发射一艘载有飞网捕获系统的太空拖船,发现并接近太空垃圾后,这张柔性绳索编制的大型飞网将“裹”走垃圾拖离太空的“高速公路”。
各种空间碎片清理的工作和项目也被提上日程。欧洲航天局与“清洁太空”公司今年签订合同,将在2025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太空垃圾清洁卫星——“清洁太空一号”。
如今,保持空间环境清洁,已经成了所有负责任航天大国的共识。“根据国际公约要求,所有入轨航天器都要自带离轨措施,即达到运行寿命或失效时自动驶离太空,坠毁在大气层。”
这种预防措施,受太空环境、寿命周期等种种制约,实现起来并不太容易,但趁着太空的“高速公路”还没拥堵,一方面降低航天器成为太空垃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太空垃圾“清道夫”技术的进步,我们就能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太空一片清澈。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12月1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赶夏夜市集、书房里避暑...... 探访南京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
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了各处人气爆棚的消夏热门地,记录下各色灵动的文旅消费镜头。镜头1 书房里避暑,逛馆间消夏如今,城市书房成
江苏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考生今日下午可查询考试成绩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告,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成绩定于7月15日17:00后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栏目或
南京水务部门严密监控高温供水期间管网末梢水等水质情况
记者昨从市水务局获悉,因持续高温晴热,7月12日,我市主城区单日供水达216 44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据悉,为保障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南京全面开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打造直连全国的高速铁路网
昨天,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半年进展。交通部门加快构建过江通道网络,服务群众跨江出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也已经全
入汛以来南京累计降雨量显著偏少 水阳江等通江河湖水位将继续下降
今年梅雨期间,南京高淳、六合等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加之近日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抗旱压力倍增。记者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我市目前每天
南宁岁末年初提振消费系列活动启动
12月11日,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
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投资引领中国酒店业下一个二十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
全球今日讯!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正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宣布,正式成立...
住建部: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8.8%的年度计划任务
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
动态焦点:深圳“高校保租房”项目,多元化模式助推保租房供应提速
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众号发布消息...
曲江文旅终止与经发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12月12日,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
前沿热点: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旅行+”出行生态
12月8日,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在苏...
热点聚焦:「平台化」提速冲锋号吹响:2023年,酒店企业何以立足?
“同样是在澳门,去年我们说丽呈创...
微速讯:12月12日,近7成文旅集团股价下跌,酒店集团股价明显上涨
12月12日,酒店板块收录8家,其中...
世界今日讯!海口酒店行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签约
近日,海口市酒店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世界快报:李剑锋:2023年,民宿行业的春天会来吗?
(迈点专栏李剑锋)2022年对于民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完成封顶
12月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消...
世界热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进入圣诞模式
12月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
环球要闻:深圳:非居住房屋可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规范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
全球热消息:黑龙江省2022年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7万套
近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
受台风“暹芭”带来连日降水影响 广东部分江河水位持续上涨
7月4日,记者从清远水文分局获悉,...
广东省东江局切实做好东江流域三大水库防汛度汛与蓄水保水工作
7月4日,记者从省东江流域管理局(...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北向通”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新了...
清远金融保险机构开通农房报案绿色通道 加速勘查定损赔款工作
买了保险就有安全感,以后我们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