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坚守者|戍边民警夫妻两地工作相距仅7公里,却只能隔窗相见

民警戴冬福和妻子黄吉只能隔窗相见。  本文图片 彭正

除夕夜当天,晚上6点30分,在河口边检站门口,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民警戴冬福站在单位门口,不时焦急的向马路上张望,他在等待一辆运兵车,一辆转运执勤人员的运兵车,里面有他的妻子,同为河口边检站民警的黄吉。

不一会,闪耀的车灯照亮了昏暗的道路,一辆白色的运兵车缓缓驶来,戴冬福向车窗看去,他的妻子在车内不停的向他挥手。

在交错的瞬间,他们隔着车窗比了个爱心。

车辆缓缓的驶去,一个转弯消失在视野中。戴冬福却依然站在原地,看着运兵车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他们阔别21天后第一次“见面”。

这对双警夫妻的工作地点仅仅只有7公里,却过成了“两地分居”。

民警戴冬福是普洱人,2016年入警。

妻子黄吉是蒙自人,她来到单位的时间要晚一些。早在2019年,河口站与红河学院建立了共建机制,当时还是越南语专业大三学生的黄吉来到该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践学习。

两人一见钟情,同样的专业给了他们很多共同话题,很快就确认了关系。

毕业后黄吉为追随戴冬福的脚步,凭借自身努力,在公考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河口站执勤三队的民警。之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携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本想着在同一单位,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乱了所有的安排。

口岸边境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工作压力陡然上升,从每天都能回家,到隔三差五才能见面,到只能在视频通话中互诉衷肠......他们一步步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特殊形式下,该站全面启动了“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特殊勤务”,全体执勤人员封闭执勤。作为口岸执勤队民警,黄吉与同事们“两班倒”,24小时轮班值守口岸,执勤结束时就返回隔离宿舍修整。他们面对每天络绎不绝的通关货车,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内,周密的完成每一次查验任务。

执勤的黄吉。

“全套装备穿戴在身上有5公斤。”黄吉紧了紧警务腰带,接着说:“经常要持续执勤四五个小时,下勤的时候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在去年执勤过程中,黄吉数次中暑晕倒,领导和战友纷纷劝她休息,想把她调整到相对轻松的内勤岗位,她毅然拒绝“现在每个人都是超负荷的工作,不能因为我的问题给大伙添负担!”

“河口地处热带,常年高温,每年有将近9个月的时间温度达35度以上。”执勤三队副队长猫良元对记者说道:“长时间的执勤很考验执勤民警的意志和体力。”

丈夫戴冬福是边防检查处民警。担负着数据研判、情报支撑、业务指导的任务,加班也是常态。他经常整夜整夜的翻看口岸执勤现场监控视频,及时查找口岸防控漏洞。

在这样的特殊形式下,两人相见十分困难,更多的时候戴冬福也只能在监控画面中看黄吉一眼。

在执勤现场的民警都身着防护服,一眼看过去都是一副“臃肿”的样子,但是每次在视频巡查时戴冬福总是能一眼认出妻子,视线凝固在屏幕上久久不愿移开。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戴冬福这样说道:“虽然只能短暂见上一面,到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像我们这样的情况单位里还有许多,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见面都比较少,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加油!”

标签: 民警 两地 却只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