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54岁的首都体育馆,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端庄的气息。这座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一墙之隔的场馆,见证了2022北京冬奥会令人激动的一刻——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冬奥开幕后的第一天,为中国代表团拿下第一枚金牌,旗开得胜!
这里是中国短道队的“大本营”——这么些年来,队员们都在这里训练、从这里出征,从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获得冬奥会第一枚金牌开始,到2022年由年轻的四位选手夺冠,整整20年。
混合采访区里,范可新哽咽了:“我等这枚金牌太长时间了,我永远都可以相信我们的团队。我进中国队12年了,在这里,队友陪伴我,所有的教练支持我。今天上午,我们还在一遍遍地训练、磨合,在一起研究怎么可以做得更好。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我们做到了!”
比赛中,武大靖是队伍的主心骨,功不可没。冬奥会之前,他曾经代表中国代表团在天安门广场领誓,他也曾在赛前自信表示:“通过这四年的训练和沉淀,会有一个更好更崭新的我在赛场出现。我是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500米)是我的,今年最好成绩也是我的,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过去的四年,是怎么挺过来的。
因为要同时参加男子1000米预赛,他接连上场,体能消耗巨大。在平昌冬奥会上,正是武大靖的努力,帮助中国代表团拿下了唯一一枚金牌。那一次的冬奥之旅,对他而言,依然记忆犹新。男儿有泪不轻弹,刚刚还在劝范可新的武大靖也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场比赛太解气了!这是我的第三届冬奥会,我原本想着应该可以轻松些,但这过去的四年,我们过得太辛苦,太难了。”
如今,26岁的武大靖的状态相比于4年前并不处于巅峰,奥运前的世界杯连续三站在自己的主项500米失利,加上腰伤的困扰,让他经历了被质疑的艰难时刻。这一枚金牌,对他而言,弥足珍贵。
在首都体育馆,武大靖、范可新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训练,练到嗓子带血,练到冰刀里的脚变形。但在赢得这枚宝贵的金牌之后,几位年轻的选手却更多地表现出乐观、快乐的情绪。任子威笑着说:“开心,我的心情只剩下开心了。”在半决赛中代替范可新出战的张雨婷说,这是自己的第一届冬奥会,能和队友并肩作战,为中国短道队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已经非常开心。
曲春雨则说,团队的胜利主要的功劳还是来自第一棒范可新和收尾冲刺的武大靖,“我永远相信我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