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复工复产”这个词热了起来。从三月份到现在,在全国的大背景下,复工复产成了大事,在本周与此有关的“白名单”成了热词。在电脑系统中,白名单与黑名单正好相反,它意味着不能屏蔽,不能阻拦要优先通过,拥有更大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本周政府推进的白名单就与保运输物流、保供应、保生产紧密相关,现在拿到快速通行证件的司机多吗?路顺畅了吗?生产恢复得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凭证上路:通行证制度进展如何?
福建宁德北接浙江,最近几年,宁德GDP总量连续突破300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形成的外向型产业布局,不但有全球锂电池研发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还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近7成的业务都需要跨省运输完成,货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4月开始,宁德出现确诊病例,随后被划定中高风险地区,一位位货车司机行程码上出现的星号,也成了拦断这座城市经济活动的阻碍。
福建青拓集团供销中心副总经理 周健:
我一天的出货量4500吨以上才算是正常,这段时间运了2700吨、2800吨都是少了接近三分之一。高速不通的时候,驾驶员生活也很苦,把封条贴起来,吃东西有影响、上洗手间有影响,都没有办法。
青拓集团是一家位于宁德的国家级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基地。它的业务已延伸至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疫情以来,宁德的货车司机有200多人被外地隔离,还有很多人没有卸货就在高速路口直接被劝返。滞留路上,不许下车,无处吃饭、休息,很多货车司机对再上路望而生畏。但压力又逼得企业不得不找,有些下游合作商做的是外贸生意,一旦延迟交货,会衍生出跨国追偿的麻烦。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刘志彪:现在问题在于打乱了统一市场,各个地方层层加码之后,市场越来越分割了。如果一个大卡车司机运到某个地方隔离十四天出不来,就必须要有第二个派出去,等到第十四个人派出去的时候,第一个隔离的人出来了,任何企业受不了这样的成本。
为了保障疫情之下,重点物资能够跨区域,跨省份顺畅运输,上周开始,交通运输部要求建立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办理便捷的重点物资通行证制度。交通运输部强调,该证只适用于进出疫情地区时使用,正常地区无需办理。运载的重点物资包括医疗与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以及农业、能源、原材料、重点工业品等生产物资。各地要保证持证快速通行。上周六,青拓集团申请到了全国首张编号为001的通行证。
福建青拓集团冷轧物流组主任 黄军校:申请比较简单,只要提交几个司机的信息,司机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信息,基本马上就申请了,全部是线上审批,快的话大概十分钟左右,发出申请就能审核通过。
福建省交通检疫办工作人员 陈銄:
截至22日上午11点,我们省已核发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超2100张,从4月16日起,福建省对入闽的货车已不再查验通行证,仅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最大限度保障了货车的正常通行。全国一证通行后,我们也希望福建省的物流企业货车司机出省通行更顺畅,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各地的帮助和解决,共同助力交通的畅通,经济的发展。
推行白名单制就是首先希望物流不再有那么多的堵点,顺畅起来、快起来。而是不是真的快起来了?2000万货车司机是最有感触的。本周,一位司机师傅反映变化在发生着,但核酸检测不互认,在高速间找检测点反复检测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有其他的一些让自己快不起来的障碍。
产业链“白名单”: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进展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江苏泰州生产防火门的企业因为在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两方面存在物流不畅,该企业的生产环节受到了一定影响。
江苏泰州金盾特种防火门有限公司副总 戚红芳:
主要是在物流运输这一块,尤其像我们这个行业体现得特别严重,一是原料货源的供给不畅,第二就是产品的出货渠道受阻非常严重,如果货没有发出的话,站里的库存量越来越大,积压的产成品越来越多。
放眼长三角,近期由于物流不畅导致开工困难的企业并非个例。过去,凭借产业链完备、协同度高等优势,长三角仅用国土面积的4%,便创造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不料突发的疫情,让当地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出现困难。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刘志彪:
过去的长三角重要的表现是产业链比较完整,分工比较明确,竞争也比较充分,市场比较有序。在产业链具体分工上,上海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那么它的周边地区,都是制造业为主,在制造业方面分工也是各有特色。
产业链上的高效分工和有效协作,仰赖于区域间各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过去被充分打通的制造业上下游环节,现在一旦出现断点,便会波及全链条。在长江南岸、一家位于浙江湖州的汽车轴承企业,就是当地重点保复工、保生产的企业。
一个巴掌大的汽车部件,少了它,会导致一辆整车无法下线。疫情防控期间,与上海只有不到两百公里的运输路途受到影响,该企业每天只有五到六车货物能发往上海,导致仓库库存量比以往有所增加。
浙江湖州辛子精工党委书记 卓旭东:
我认为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提前跟客户供应商对接好需求量,双方共享物流渠道的一个信息,精准安排生产;第二个就是企业开辟新的一些物流渠道,以前我们都是陆运,现在我们也是尝试通过水运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就是建议上级部门,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也精准施策,为企业的员工生活,物流运输和生产经营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这家汽车配件企业在借助水运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更希望获得明确的政策信息,本周一,工信部发布一系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措施,提出要落实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尤其针对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三省一市也提出,将试行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制度,共同保障推动长三角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江苏泰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张焱:
因为前期物流受阻,大多数企业的原料进不来,然后产品出不去,列入白名单企业之后,我们会帮他们协调通行证,保证他们的生产原料顺利地进入产区,生产的产品及时发往全国各地,特别是发往上海等疫情相对敏感地区或者风险地区。
事实上,江苏和浙江等地的主管部门也意识到,重点企业和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将其纳入“白名单”后给予一定便利,来促进企业复工。这背后的关键则是,让生产要素在跨区域流动中,进一步破除省际、城际间不统一、不协调的防疫政策壁垒。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刘志彪:
产业它是一个体系,上下游去配合才能复工,因此复工必须是全产业链复工,任何一个地方单独复工都会面临着瓶颈的问题。各地制定的加码的政策使得统一市场分割得零零碎碎,不是一个统一市场,变成一个非常分割的没有效率的市场,所以会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转。
在上海列入要迅速开工要保的白名单企业有666家,但到了本周,刚一开始的时候,真正开工的企业刚过一半,到本周五也才到七成。除了物流不畅,原材料短缺等方面的原因,人员到岗困难也是一大阻力,比如手里有证,小区不放人……人回不来,企业当然没法更好地复工复产,而有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复了工却没法复产,因为短缺的还不只是人,这方方面面的问题又该怎么破局呢?
返岗“白名单”:企业复工复产进展如何?
复工复产,对于需要赚钱养家的一线职工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在长春的一家汽车座椅企业里,本周四已是操作工孟凡生复工的第四天。他是发泡车间的一名操作工,他的妻子是同一个车间的工人。停工的一个月里,没了收入来源的老孟,心里一天比一天发慌。直到长春市实现社会面清零的那一天,夫妻俩收到了复工的消息。
老孟所在的企业,是为一汽集团提供座椅的配套企业,也因此被列入吉林省复产员工返岗的“白名单”。按照要求,工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把员工返岗白名单,发放给所在社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简化员工放行条件,提高返厂效率。
长春一汽富晟李尔座椅公司总经理 李兆国:
我们选择员工,第一个是按照政府划分的防范区、无疫小区,优先选择这些员工。然后根据工人的意愿,首先经过工人同意,接着我们报给政府的工信部门,批准之后我们优先选择这些员工复产。返岗的人员住在事业部的研发中心,静止隔离三天以上,在抗原试剂盒检测还有核酸检测都正常情况下,才允许回到我们的装配线上。
复工后,最让老孟牵挂的,是家里的父母和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夫妻俩都不能回家,女儿还没复课,一直在家里上网课。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老孟非常担心女儿的学习和心理状况。
长春一汽富晟李尔座椅公司 孟凡生:孩子跟老人在一起,有一些不会的题,老人也解释不清楚,我们只能在电话上跟老师重新沟通,每天都督促她要好好学习,努力一点。
员工驻厂,家中的幼儿、老人谁来照料,成了复工家庭不得不直面的难题。而对于企业来说,面对一下子住进工厂的众多员工,也无法轻松。在老孟的工厂里,他和六名男性工友,搭折叠床挤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像他们这样住在办公室里的员工已有三百多人。
长春一汽富晟李尔座椅公司总经理 李兆国:
我们把研发中心的办公室全部征用了,目前我们的员工都住在研发中心的办公室,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目前住宿已经达到饱和了,如果再有员工回来,我们就没有办法安排符合防疫规定的住宿条件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点对点”通勤,现在只返回50%的员工,剩下50%的员工还没办法返回。
返岗员工数量不足,使得这家企业的产能仅仅恢复了40%。目前企业期盼的,就是尽快实现“点对点”通勤,由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以实现全员返岗。而除了员工短缺的困难,复工企业还面临着防控疫情的巨大压力。很多地方要求,复工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也就是承担疫情风险的主体责任,这让一些企业复工的积极性不高。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刘志彪:
有的企业不是不愿意复工,而是怕犯错误,怕承担责任,把我列入白名单我也不复工,除非你已经清零了。另外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服务业,要将它一下子全部放开是有困难的,所以国家应该对中小企业采取支持措施,尤其是跟人接触比较多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
人员短缺、物流受阻、防疫压力,诸多困难让复工企业背负压力和风险。面对支撑着经济运转和百姓民生的一个个企业,显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减轻他们肩上的压力和心里的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全力以赴。
从季节上看,春天即将过去,这也就意味着,从农业来看,最佳的春耕时期即将过去,复耕的挑战,我们已经在经历并在努力地克服。同样,从大的经济层面来看,如何让我们的企业都能迅速地复工复产?这关系着小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大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边抓防疫一边抓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标签: 持续推进
梅县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持续打造“三宜”城市
日前,梅县区召开全区住建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会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动员推进各项住建重点工作取得
佛山布局了10个特色制造业园区 将主打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10日,记者从佛山市有关部门获悉,为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佛山将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全面打响特色制造业园
华津集团金属产业园在江门新会启动建设 预计年交易额超500亿元
近日,总投资13 5亿元的华津集团金属产业园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启动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华津集团将配套建设千万吨级码头,着力
韶关仁化周田电商小镇运营启动 预计带动将带动创业就业2000余人
7月10日,韶关仁化周田电商小镇运营启动仪式暨省商务厅、省建工集团驻周田镇帮镇扶村项目推进会举行。周田平甫柰李、鸭稻米、丹霞白毛尖茶
梅县城区11所小学参加参加升公办初中电脑派位 宪梓中学派位2055人
日前,2022年秋季梅县区城区小学升公办初中电脑派位在梅县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梅县区4805名城区小学毕业生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确定初中学校
百亿级大百汇项目签约落户惠州 项目达产运行后预计年产值500亿元
近日,惠州市政府与广东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惠州大百汇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投资总额约170亿元。根据合作项
南宁岁末年初提振消费系列活动启动
12月11日,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
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投资引领中国酒店业下一个二十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
全球今日讯!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正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宣布,正式成立...
住建部: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8.8%的年度计划任务
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
动态焦点:深圳“高校保租房”项目,多元化模式助推保租房供应提速
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众号发布消息...
曲江文旅终止与经发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12月12日,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
前沿热点: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旅行+”出行生态
12月8日,同程旅行与捷途汽车在苏...
热点聚焦:「平台化」提速冲锋号吹响:2023年,酒店企业何以立足?
“同样是在澳门,去年我们说丽呈创...
微速讯:12月12日,近7成文旅集团股价下跌,酒店集团股价明显上涨
12月12日,酒店板块收录8家,其中...
世界今日讯!海口酒店行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签约
近日,海口市酒店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世界快报:李剑锋:2023年,民宿行业的春天会来吗?
(迈点专栏李剑锋)2022年对于民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完成封顶
12月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消...
世界热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进入圣诞模式
12月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
环球要闻:深圳:非居住房屋可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规范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
全球热消息:黑龙江省2022年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7万套
近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
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供需对接大会在吉安召开 共签约合作项目148个
电子信息是吉安市首位产业。7月1日...
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助力江西实现“一张图”走遍重要红色革命遗址
日前,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省委...
上饶花家塘新增一处户外GIS变电站 电网供电能力大幅提高
近日,上饶电网花家塘(张家)220千...
技能培训补贴22亿元 广东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记者从广东省财政厅获悉,广东将于...